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09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我在《生肖邮票设计者的往事撷英》(《集邮博览》2018年第一期)一文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1979年1月1日,邵柏林夫妇又去看望刚从“风雨”中走出来的黄永玉,并提出请黄永玉先生画一组动物邮票。黄永玉先生一口应允,并向邵柏林建议:为何不发行一组生肖邮票呢?  相似文献   
412.
柏林围棋行     
张文东 《围棋天地》2010,(16):10-11
2010年6月25日至27日.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杯围棋赛以及德国围棋锦标赛预选赛.并于27日举行了颁奖仪式和闭幕式活动。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八段、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张文东九段与欧洲围棋协会主席斯蒂亚斯尼先生.德国围棋协会主席马尔茨先生等欧洲围棋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均到场参加并致辞。  相似文献   
413.
宋雪 《历史教学问题》2023,(2):143-150+72
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之时,虽然没有改变对苏联的既定政策,但已开始酝酿缓和的长期规划。此时的苏联,“非斯大林化”的进程方兴未艾,赫鲁晓夫在“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的框架下,积极在西方国家中寻找“特殊”的对话者。第二次柏林危机可被视作法苏关系缓和的障碍和契机。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缓和”的迹象,本质却是戴高乐外交策略引发苏联的误判,他并不认为缓和的时机已经到来。随着首脑会议的失败,这种“缓和”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即便在法苏关系的“低潮期”,戴高乐始终没有对抗苏联的想法。他认为苏联最终会放弃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外交政策,回归到传统的以国家利益为本的政策上来。届时,通过法苏合作解决欧洲问题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14.
文章以柏林工业大学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中心(SZF)为研究对象,从数据基础设施、组织协作关系及管理运营团队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探讨我国高校建设校级RDM服务中心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建设策略:构建空间集群化、功能集成化的科研数据基础设施;以图书馆为主体加强部门合作,基于数据生命周期构建完整的协作运行机制;打造有利于RDM服务中心发展的专业化服务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