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65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1378篇
教育   51183篇
科学研究   25875篇
各国文化   197篇
体育   1638篇
综合类   2012篇
文化理论   706篇
信息传播   111868篇
  2024年   499篇
  2023年   2068篇
  2022年   1435篇
  2021年   2326篇
  2020年   2741篇
  2019年   1745篇
  2018年   895篇
  2017年   1729篇
  2016年   2401篇
  2015年   5224篇
  2014年   11467篇
  2013年   9472篇
  2012年   12623篇
  2011年   13738篇
  2010年   11974篇
  2009年   13084篇
  2008年   14923篇
  2007年   12714篇
  2006年   10726篇
  2005年   10161篇
  2004年   10029篇
  2003年   9711篇
  2002年   8284篇
  2001年   6768篇
  2000年   6225篇
  1999年   2195篇
  1998年   1673篇
  1997年   1555篇
  1996年   1479篇
  1995年   1262篇
  1994年   913篇
  1993年   540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30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32.
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凝结着历史的记忆,是社会文明的直接见证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逐步消融在时代的印迹里。为促进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的焕发新生,文章借助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理论,指出传统村落在历史、时间、变迁中凝聚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记忆场。在此基础上文章剖析了档案部门参与村落记忆场保护的意义,阐释了村落记忆场赓续乡村记忆、留住乡情乡愁、传承文化遗产的功能,并提出了档案部门就如何推动村落记忆场实现功能最大化的策略,以期使档案部门更好地承担起传承、保护、赓续传统村落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协同搜索用户在信息搜索任务过程中的交流内容与模式,从而理解协同搜索用户的关注重点与搜索过程。[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书籍交互检索平台(CLEF-Social Book Search)设计实验,共招募18名被试完成两种搜索任务,通过录音记录对话并对其进行编码和分析,总结交流内容特征和模式。结合任务类型、认知类型组合、服务器记录的搜索交互行为日志以及问卷收集的搜索体验进行了探索分析。[结论/发现]从交流内容上看,协同搜索用户主要理解与评判书目信息、商讨搜索任务计划;比起认知类型不同的用户,相同认知类型的用户在操作交互方面交流更多,在评判决策方面交流较少。交流模式依据讨论内容比重可分为理解评判型、评判主导型、均衡交流型三种,评判主导型用户的任务完成满意度最高。[创新/价值]协同搜索用户的交流反映出搜索过程中需要与同伴商讨协同的焦点,也是需要系统提供协助的重点,给协同搜索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针对协同搜索的交流内容设计的编码系统对相关的协同交流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耿德炎 《档案管理》2021,(4):127-128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本科生规模的扩大,本科生培养多个环节转向信息化,本科生电子档案的规模性和丰富性成指数型增长.如何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易用性,成为高校电子归档和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难题.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追溯等特性,在本科生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9.
40.
面向网络优化档案利用工作三要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档案信息网络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促进档案利用工作不断发展的同时 ,对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档案工作者、利用者和馆藏档案构成了档案利用工作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面向网络优化档案利用工作三要素 ,无疑可以促进档案利用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稳步发展和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