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16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民国六年,张作霖统一奉天省军政,掌握了奉天的军政大权。将原本应该交由中央的印花税款直接充当军费交付奉省军署。而时任中华民国财政总长的梁启超对奉省的印花税款交付一案提出质询。而当时王永江刚刚接任奉天财政厅厅长,于是,对于奉天印花税款一案,王永江便在张作霖与梁启超之间进行周旋。  相似文献   
82.
薛丽霞 《快乐阅读》2011,(13):10-11
考据,也就是"考证"、"考核"作为一门科学的考据学到清代最终发展成熟。考据学亦称"朴学"、"汉学"清代考据学,又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上承明末顾炎武、阎若璩、胡渑,下启孙诒让、俞樾。乾嘉学派主要分为吴  相似文献   
83.
安尊华 《安顺学院学报》2011,(5):107-109,119
清末民初佛教出现全面复兴的景象,引起学者对佛经的研究兴趣。梁启超是兼治佛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研究佛经目录,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佛经目录有历史观念发达、辨别真伪严格、审慎、搜采遗逸甚勤和分类复杂完备等五个优点;佛经目录引导佛经的编纂和新目录体例的产生,引起学人对佛经史料的注意。这些思想犹如一盏明灯,引领后学研究佛经并开出硕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卓恺返 《历史教学问题》2015,(2):125-127,59
<正>如何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以为可以从掌握以下四个学习策略着手。一、梳理着学——自主建构所谓梳理着学,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厘清教材章节之间及同节内容的逻辑关系,实现有效阅读的目的。历史内容为什么记不住?原因在于理不清,也有一种可能是由于方法不对路,导致理还乱。如何梳理?史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给我们建议:"如何读历史,才能变死为活,才能使人得益,依我的经验,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一种是解剖式。鸟瞰  相似文献   
85.
梁启超德育思想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德育理念,是理论和时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指争当代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在分析梁启超德育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解读梁启超德育思想内容。具体而言,梁启超德育思想关注伟大人格培养、重精神、贵德育和合群思想培育。当代德育工作可以借鉴梁启超的"养成伟大人格"思想,提升道德素养;借鉴"重精神、贵德育"思想,加强道德建设;借鉴"合群思想",培育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6.
梁启超的“移人”说以艺术的情感力量为出发点,阐扬艺术对人的审美、教化作用,以期通过艺术审美培养优美的趣味,从而“无所为而为”,实现生活的艺术化,并达到改革社会组织,改变人民精神面貌的目的。他对艺术审美教育善恶二分的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郑重敬告吾国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梁公所言,环顾世界各国,近代以来,国之强,民之富,社会之公正,如此等等,皆需由学  相似文献   
88.
1895年11月,强学会在京成立,同年12月上海强学会在沪成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这两处学会里均有立"大书藏"的设想。"书藏"一词并不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首创,但康、梁等人却将西方文化的因子注入了"书藏",赋予其新鲜的时代内涵,它是中西文化碰撞在康、梁心中的反映;"书藏"具有强烈的开放性,折射着近代西方图书馆朦胧的身影;"书藏"为梁启超目录学思想的产生做了实践上的探索。"书藏"是图书馆变迁之路上的一块指引路人前行的路标。  相似文献   
89.
陈敏 《寻根》2011,(1):128-131
李鸿章的后半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他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相似文献   
90.
高峰 《生态文化》2014,(3):61-61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环城茶坑村人,生于有点功名的半耕半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他5岁开始读四书五经,能背诵《幼学诗》,6岁能应对,9岁能写千字文,10岁能赋诗,乡人称他为神童。至今,仍流传他童年应对赋诗的不少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