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665篇
  免费   1014篇
  国内免费   1976篇
教育   163958篇
科学研究   24105篇
各国文化   144篇
体育   8942篇
综合类   6066篇
文化理论   645篇
信息传播   13795篇
  2024年   919篇
  2023年   3962篇
  2022年   2063篇
  2021年   3152篇
  2020年   3412篇
  2019年   3649篇
  2018年   1869篇
  2017年   3330篇
  2016年   4638篇
  2015年   7943篇
  2014年   17274篇
  2013年   13369篇
  2012年   15221篇
  2011年   16198篇
  2010年   14544篇
  2009年   13885篇
  2008年   16057篇
  2007年   12986篇
  2006年   10106篇
  2005年   10260篇
  2004年   11232篇
  2003年   9404篇
  2002年   6655篇
  2001年   4923篇
  2000年   4368篇
  1999年   1381篇
  1998年   937篇
  1997年   719篇
  1996年   692篇
  1995年   534篇
  1994年   465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39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295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关于对我国图书馆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迅猛发展,揭示出图书馆界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阐明应该靠图书馆立法去逐一解决。同时还指出图书馆立法的重要意义,旨在呼吁我国图书馆早日实现法制管理。  相似文献   
92.
93.
本文试就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金银牌得主高武洲和陈体江的三跳起跳技术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作对比,分析评价我国高校三级跳远技术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94.
在教科研管理中,我们改变过去片面重视制度管理的做法,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念,为每个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所长提供支持与服务,促使教师能不断发现自身的专长与不足,找到改进的策略,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师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5.
中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把马克思的著作文本放到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看马克思自己是怎样分析他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的,少带一些个人色彩和主观偏见,多一些相互交流和客观分析,才能接近马克思的本真思想,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6.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省225名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高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7.
面对当今世界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主张。本文试把视线投向美国、日本和台湾,从更广泛的视野来关照综合性学习,以为我们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8.
鞍山渔民 《垂钓》2005,5(2):36-36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台钓法开始传入内地,和传统钓法相比较,台钓法在很多方面具有优越性,于是许多钓鱼高手开始深入研究,结合内地钓鱼的实际情况,进化衍变成适合内地钓鱼的悬坠钓法。目前内地学习悬坠钓法的人逐日增多,悬坠钓法对于饵料状态控制有严格的要求。专用的饵料在价格上要高出普通饵料一大截,经济上稍微有些紧张的钓友可能会觉得难以承受,还有些地区,受条件所限制,  相似文献   
99.
在促进学生幸福发展的策略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依靠教育者对学生多元的和立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0.
在当代科学发展领域中,数学、逻辑都引入了模糊的概念。绘画、音乐所创设的模糊境界给人带来无尽的艺术的思考。在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对某些文学语言的模糊认知与理解。譬如诗句“母亲糊进窗棂的忧愁,父亲挂在屋檐的叹息。”母亲把忧愁为何“糊”进窗棂?父亲为什么把叹息“挂”在屋檐?再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教会学生在这个时候用这个“糊”、“挂”表现母亲的忧愁,父亲的的叹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