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67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曾凡冰 《今日教育》2006,(8):47-47,7
一、训练灵活性与协调性,为舞蹈编排做好能力准备 教学是一项专业的技能,在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交叉、接触与碰撞中,形成了多元格局。师范高校音乐、舞蹈班,跟其他艺术院校相比,有它的特殊性,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边远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地区大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学生的身体自然素质较内地的学生差,因而在对学生进行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上,教学内容一定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除了基本功训练外,  相似文献   
122.
123.
失语与聒噪     
每天浏览报刊,读时文,做思维体操。偶尔也舞文荠墨。现今写文章是越来越不容易还是越来越容易?这问题着实让我围惑。读一些知名不知名作家(作者)的美文,其超迈的识见、精妙的布局、飞扬的文采、生动的气韵,惊得我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24.
在中国画家的眼里,世间万象不是尺寸精确构造分明的具体物象,而是一幅整体和谐的时空境界,一曲高低起伏节奏流动的音乐般境界,不是一个一个互不相干静止不动的零部件,而是一部似离而合流畅时间贯穿空间的生命乐章,不是一片静寂无生意的死气沉沉的画面,而是在高下远近的交错起伏中有节奏的律动,从而具有了诗意的意境和音乐般的气质。  相似文献   
125.
气韵探源     
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研究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审美范畴“气韵”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及现代人对气韵的理解,通过论述揭示气韵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6.
笔墨运气力,气力驱笔墨,笔墨生精采,以笔墨运气力就是势,气力驱笔墨就是运。所谓的精采就是由笔墨所生发出来的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必须是以气力运笔而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7.
简单回顾了中国画的历史,着重介绍了谢赫所归纳的美术创作的“六法”,即“应物象形”、“传移摹写”、“随类赋彩”、“骨法用笔”、“经营位置”、“气韵生动”,给中国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8.
宗白华先生的周易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白华的周易美学研究,体现了诗与美的结合,文学与哲学的融通,既可以情动人,又可以理服人。他从周易之道出发,深刻地阐明了阴阳相抱、时空合一的美学本体论,俯仰宇宙、悦目畅神的审美观照论,饰终反素的文质论,通透明丽的光线论。这对于激励我们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美学精神,对于走向21世纪的周易美学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9.
朱光潜曾说:“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一个文人必须是一个人,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精神生活。有了这个基础,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接触的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的独到的风格”(《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这是朱先生的经验之谈,是有益于指导作者修养和作品提高的。然就文章本身而言,“本色地流露”、“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其实就是文章“气韵”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0.
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针对韩干画马与唐朝当时虚浮的画风提出了“画骨”之说。此后遭到画史画论家张彦远的曲解与讥评,鉴于张的权威地位,后人多踵其说,认定杜甫不懂绘画艺术。因此从杜甫“画骨说”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影响兼与诗歌、书法方面的观点加以比较研究,并由此探索杜甫的审美倾向,以期澄清艺术史上这宗错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