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比较《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史籍要目及其分类情况入手 ,试图探讨汉魏以来各种史书急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 ,概括性地论述了唐宋以来有关地方文献收集整理情况 ,用以说明地方文献整理的特殊难度 ;就地方文献的资料汇编、文献综论及专题研究等方面 ,提出了若干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考证以工代赈起源,纠正以往成说的基础上,对先秦至汉唐时期以工代赈思想及其实践考察后发现,创制于西周宣王时期的以工代赈,一直到汉唐时期,其实践并不普遍,规模也不大,但其项目类型有所增加,应用范围及思想内涵逐渐扩大,人们已开始将以工代赈与维持灾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并开始突破灾时奉神穰灾的心态,组织人力抗灾、救灾。这些做法与思想认识为其在两宋及明清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框定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报刊之友》2008,(4):65-65
艺术是民族意识的反映,又能反过来影响民族意识。多少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学人们,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薪火辛勤耕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晓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国内美术教育现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剖析了现阶段中国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于1995年大胆提出了《关于建设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构想》的目标,并在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将中国美术教育的特色总结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里刊登杨晓阳先生的调查研究成果,以飨读者。本刊开设“西部学子”栏目的主旨,在于宏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砖添瓦。希望业界和学界的同仁们关注这个栏目,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想象”,是有缺陷的世界放射出来的理想之光,是充满矛盾的人生开放出来的心灵之花,它是人们在静观之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他理性的光芒使人类产生永恒追求的力量,人们所以爱好艺术,绝不是为了点缀而是生命的需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孟德斯鸩说过,一个民族的性格成长与当地的地域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地域特征与民族性格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作用时,便产生了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环境又进一步地渗入到后一代文化发展因素中,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民族意识的反映,又能反过来影响民族意识。多少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学人们,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薪火辛勤耕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晓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国内美术教育现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剖析了现阶段中国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于1995年大胆提出了《关于建设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构想》的目标,并在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将中国美术教育的特色总结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里刊登杨晓阳先生的调查研究成果,以飨读者。本刊开设“西部学子”栏目的主旨,在于宏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砖添瓦。希望业界和学界的同仁们关注这个栏目,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6.
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同样的道理,传统的文化血脉也是割舍不断的,正如我们的承继血脉是先辈给予的一样,只能首先是承继,而后才能创新、延续。妄想割断这条血脉,无异于自残,治艺之道亦然。“固本”、“浚源”,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活土无边,万物竞茂,造就出人间胜境;新思维、新观念与时俱进,新创作、新成果与日俱增,上则就日月之辉,下则伴两河长流。这,岂不是至真、至善、至美么!胡光宗先生就是一位传统文化延续性很强的画家,他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与秦岭长相厮守,从“摹形”到“写神”并将时代精神注人创作的全过程,最终达到了一种人山相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我们从他的画作和艺术感悟中或许能体验到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小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种植发展,最终替代粟类上升到主粮地位,形成现今仍存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独特的小麦文化景观。它的发展前后经历了从西汉到唐朝的一千多年。这一重要农业文明成果的取得,既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结果,又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8.
李白乐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谓家喻户晓,远离故乡的人们,在这月白如昼的夜晚,望着明月,无不引起思乡之情。许多人都会以为,诗人是躺在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齐国“相地而衰(cui)征”、鲁国“初税亩”,应是我国古代征收土地税的开始。西汉编户制度确定了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北魏始行租调制,隋朝和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780年)实行两税法.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有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清初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从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实质上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正史中为女子列传始于范晔的《后汉书》,其本意是罗列才行出众女子的事迹以资借鉴,而到宋朝《列女传》几乎成了“贞烈”女子的代名词。汉唐至宋,官方对列女的认知经历了从“以贻闺壸”到“以正纲纪”的转变,这自然导致了《列女传》中女子的入传标准从“列女”到“烈女”的转变。再加上宋朝对守节女子旌表程度的加深以及女德教育的深入,出现了盛行贞节观阶层的下移和标准渐趋严苛的趋势。但宋朝还是存在比较多的妇女改嫁现象,这也说明了宋代理学对妇女贞节观的影响在宋代是有限的,宋代官方对“烈女”形象塑造想要发挥的政治功效也并未完全达至,民众对官方意旨的接受和现实的情况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