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我国目录学史上重要著作进行介绍对比,以此理清汉代以来我国目录学在内容、体例、分类、结构上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杜志勇 《安顺学院学报》2012,(2):109-111,136
《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孙德谦的重要著述,关于其成书,向无论述,《汉志艺文略》一文所论与《汉书艺文志举例》相仿,经详细比对发现《汉志艺文略》乃是《汉书艺文志举例》的最初之稿。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第二部重要的史志目录.《隋志》基本继承了《汉志》,但两者也存在不同之处.本文选择《汉志》“六艺略”与《隋志》“经部”为研究对象,先从著录种类的角度进行比较,发现《汉志》未收入纬书,分析其原因;再从著录体例的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从集部角度比较《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部目录从诗赋略到集部的嬗变,既是文学观念逐步明晰的过程,也是目录学对文学客观认识的演进过程。从屈原赋之属到楚辞类,楚辞逐步走向经典。别集类的立类及书目传承一方面展示出作家主体地位逐步凸显,另一方面也反映文学正统观念的加强。  相似文献   
15.
汉志》所载《高祖传》十三篇亡,但其轶文多存在类书、汉代文集及史书中,本文着重从这些类书和文集中勾辑出《高祖传》之轶文;其次,探讨传、纪、起居注、着纪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高祖传》以及与其并列出现在《汉志·儒家类》的《孝文传》同《穆天子传》一样皆是起居注类。最后,探求《高祖传》的目录编次问题,对于这个前人多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对辑出的轶文进行分析,认为《高祖传》以及《孝文传》乃是从《汉志·春秋类》中《汉着记》裁篇别出的,是一种别裁之法,而非班固的讹误。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分类法逐渐由六分法向四分法过渡,成为连接《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体例的转折点。这种转变与各部类典籍的数量变化及学术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由《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集部目录出发,可观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汉代作为文学起步期,文学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教实用色彩;隋唐文学全面繁荣,文学思想趋于独立近情;清代文学进入集大成的总结阶段,文学思想体现出理性正统化特点.由汉至清,中国文学及文学思想在总体走势上趋于进步,但无法从根本上脱离正统意识形态的束缚,有关纯文学的研究活动未能成为经史之外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8.
《隋志》秉承了《汉志》关于小说发生情况、标准、功能的编录观点。由于东汉以后,经学衰微,诸子学说旁落,道教盛行,佛教广泛传播,打破了儒学在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学术文化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文人文学创作活动频繁,个人文集及总集、选集的编纂日益兴盛,小说获得了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六朝关于小说“真实性”的讨论,使小说披上了儒家思想的合法外衣,小说完成了从“街谈巷语”到文人写作的嬗变,拉开了唐人“有意为小说”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20.
童年的河流     
黎明,行走在寂静的村庄里,走过小路,走进树林,穿过长长的河岸。那各种鸟儿缠结在一起的鸣叫,繁复、高亢,仿佛给人以最细微的震颤和愉悦。站在河坡的上端,朝雾茫茫,暖红色的太阳正在缓慢升起,没有霞光万丈的灿烂,在河水雾露的蒸腾中,一切都温润、宽广、柔和。逐渐地,河坡里出现了三三两两的白羊和黝黑、笨重的牛。大人在堤上蹲着,小孩奔跑着,时而发出清脆的笑声。钓鱼的人几乎赤裸着身体,泥塑般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