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杨中旭  王刚 《中国新闻周刊》2006,(32):36-36,38,40
被称为“空降部队”的挂职官员.既成为中国共产党一项制度传统的承续者.也是通常人事规则的突破者。虽然其队伍日益庞大.但在官员群体中仍然属于另类.他们的生存状态,也少有人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2.
今年以来有关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纷争。日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著名法学家江平就宏观调控与法治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3.
一、法律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 法律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法律角色为主要目的.法律角色,是指从事与法律有关工作的人员的总称,主要包括法律家(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家(法学研究人员和教师).法律角色对于实现法律所蕴含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正义"等代表人类情感与信仰的价值在社会体系中的实现具有主导作用.因此,法律教育既具备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活动的特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作为一门特殊的以法律为教育内容、以培养法律角色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以追求自身的人文价值为主要宗旨.  相似文献   
64.
在最近几年的法学类书籍中,法学家的演讲录已经成为一种"新现象",很多出版社都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而涉及的法学家不仅包括部门法(如民法、刑法)的学者,更有法理学学者从较为广阔的视角进行的深入分析。虽然在近三十年来中国法学研究已经出版了大量著作,但是,以往法学专著给一般读者的印象大多是比较严肃的论述与阐释,或者是对案例的具体剖析或者多视角解读,除了少数风格清秀的作者(如苏  相似文献   
65.
"法学家法"和法律语言的大众化站在不同立场阐述了对法律语言的理解和要求,我们应选择哪一种标准作为立法语言的方向?如果为了使法律语言通俗化而牺牲其专业特性,等于是将法学的围墙强行拆掉;那么法学将不再是法学,法律也不能被称作法律。立法活动首先应考虑法律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权威性,以确保实现其应有的理性目的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6.
许强 《科教文汇》2007,(7X):117-117
我国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迫切需要民法,制定一部科学化的民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罗马法是现代民法的始祖,离不开罗马法所昭示的历史轨迹。充分利用罗马法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借鉴古罗马法,发挥法学家编纂民法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邓正来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聆听方家之言启迪自我.笃思既往行迹以开将来。本刊多次访谈治学大家,希冀突破专业之界限.拓展思维之视角,引名家之言.启学子心迹。近日,本刊以电子邮件问答的形式采访了我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邓正来教授。正来教授从研究生的学习观、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如何做研究者、科学研究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鞭辟入里地为我们阐述了其学术研究与个人成长的心得体会,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规正自我、提升自我的参照。正来教授行文诙谐幽默,说理深入浅出,现予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8.
人民出版社     
《全国新书目》2011,(4):59-59
1.《欧洲文艺复兴史·法学卷》本书是《欧洲文艺复兴史》十二卷本中的法学卷。全书除了对罗马法的沿革做了梳理,还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低地国家(荷兰)著名法学家的成果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69.
何继芬 《大观周刊》2013,(7):229-229
中学生学习英语语法是必须要学的,语法教学能让学生对英语语言规则有明确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规范。不过我们在语法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我们教给学生英语语法,不是为了培养他们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的能力,更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英语语法学家,  相似文献   
70.
王寧  倪復賢 《中国文化》2006,(1):146-150
一沈家本是清末最負盛名的法學家。他從24歲入清朝刑部任職,43歲殿試中進士後正式得官,前後在刑部司職三十年之久。1902年,62歲的沈家本被起用為清王朝頗有權勢的修訂法律大臣,同時官至刑部右、左侍郎、大理院正卿、法部右、左侍郎……他既因深厚的古代文獻功底而有條件潜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