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在创办洋务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洋务思想:首先他对时局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为中国处于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阶段,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强敌,我们只有忍辱负重,对外保持“和局”,对内加紧变法,大力倡办洋务事业.其主要手段就是“师其所能,夺其所持”,学习西方之“长技”,为我所用.随着李鸿章对西方认识的逐渐深入,进而又提出了“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观点,注重人才培养.李鸿章的这些思想虽有直接服务于他自己的洋务事业,有其为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局限性,不能与后来的维新思想相比.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在当时的中国,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仍有其积极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52.
清末新政是在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人深感国家一定要富强起来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新政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由江楚会奏三折构成,所提出的变法措施集中在兴学育才、整顿中法、采用西法三方面。新政思想体系包含有戊戌思潮的基本思想成分。立宪要求以一种新面孔充实进新政思想,并显示出其具备了起到中坚作用的实际价值,从而将新政思想升华到它所能达到的时代最高点。清末新政思想吸纳丰强思潮、洋务思潮、戊戌思潮、立宪思潮中的合理成分,它推动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快步向近代化方向前进,引发了政治也必须近代化这一社会变迁的关键性活动。由于新政思想的最高点是保留“满人”皇帝前提下的君主立宪,所以当辛亥革命胜利已成定局时,新政运动再怎么搞也挽救不了清政府垮台的厄运了。  相似文献   
53.
《资政新篇》是洪仁Gan为太平天国制定的后期的革命纲领,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它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但其中的一些改革方案和主张却为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所实施。这说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使中国走向富强,以御外侮,是中国各阶段中的先进代表人物共同的认识和奋斗目标。《资政新篇》与洋务运动在向西方学习这一时代的主旋律上找到了一致。  相似文献   
54.
维新变法思想是继洋务思想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大的思想潮流,它酝酿和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但当时洋务思想占主导地位,早期维新思想缺乏独立性格,还依附于洋务思想。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区别于洋务思想的理论,并从洋务思想潮流中分离出来,最终取代洋务思想而成为时代的新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大体指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维新思想,它是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先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马建中等,他们都曾投身于洋务运动,因其洞悉洋务内幕易于看清洋务思想的局限,进而可以批判以至于抛弃洋务思想。…  相似文献   
55.
洋务新政兴起的原因很多,太平天国运动为其造就了政治力量。以曾、李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势力崛起,并延早期改良派入幕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坚定政治力量,其在军事领域与太平军争相采用洋枪洋炮,开借法自强之先声。太平天国起义的强大力量也使西方殖民者感到增强清政府统治力量的必要,这就为洋务新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6.
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面对内忧外患,晚清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学习外国语言、了解西方文化的迫切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全国各地陆续开设各种洋务学堂,以培养外语人才、传授西方科学技术为首要任务。这些新式学堂在外语教学方法、复合式外语人才培养方面都做了积极的尝试,所培养的人才在翻译西书、传播西学方面功不可没,不断推动晚清西学东渐思潮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7.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内容。它开了中国近代新教育之风,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先声。然而,对于洋务派在教育方面的种种举措,时人或者今人都是或褒或贬,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洋务教育的产生、发展中总结其特点,剖析其本质,以求对洋务教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8.
作为洋务派的重要领袖,李鸿章在推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尽心尽力.洋务教育活动在洋务运动中占有很大比重,李鸿章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等等.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与实践,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9.
教育观就是对教育活动的目的、作用、方法、教育者、教育对象、内容等要素及相互关系和属性的认识,它体现于教育活动中并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洋务学堂突破了传统教育观的范畴,坚持教育与需求、实践及科研相结合,保证人才的适用性与专业性;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增强教学实效性;强化考核管理,保障教育质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60.
张艳 《辅导员》2009,(14):76-77
“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这往往是导致学生不注重甚至厌恶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重要缘由。因而,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就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当然,这也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尝试运用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选择与决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