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教育   1100篇
科学研究   23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355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6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这个连吃饭都盛行快餐的时代里,人们对通讯的阅读需求远不如短快的消息,所以怎样把通讯,尤其把长一点的通讯写“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活”有多种手法,而细节在其中的分量则是不言而喻的。好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而且能够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人物的“立体感”,甚至可以催人泪下,感染读者。那么,细节的描写从何处入手?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靠观察。具备一双敏锐的“新闻眼”,采访也罢,调研也罢,都要靠记者的眼睛去用心观察,捕捉常人难以发现的细节。《人民日报》老记者柏生早年采写《韧性的战斗》一文时,一头…  相似文献   
62.
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2004年11月30日播发的《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一稿荣获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消息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获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特色:  相似文献   
63.
人物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人物为主体,带有新闻性的消息形式。但越是常见就越是难以写出新意。怎样不局限于模式,怎样让人物立体、鲜活、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呢?这就需要创新,在创新中描绘出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64.
航天英雄聂海胜将回故乡——湖北枣阳市杨土当镇探亲12006年2月8日,这一消息很快被本报获悉。得知这一消息后,作为襄樊本地媒体记者,无不欢欣雀跃,都想去采访这位名人。  相似文献   
65.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取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方向来自于新闻发现。如何从纷繁的客观事物中发现新闻,并迅速作出判断、报道,能否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是衡量一个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鉴别能力的试金石。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  相似文献   
66.
《中国地市报人》2006,(11):39-39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在2006年第3期《今传媒》发表文章《消息要七分骨三分肉》。消息,天生是叙事为主的文体,要丰满、生动,骨肉之比至少要三七开。什么是消息的骨?就是稿件中理性的东西,如丁作思路、文件引语、背景交代、专业术语、作者旁白分析等。什么是消息的肉?就是构成新闻的事实。包括事实的过程、情节、结果、时间、场景、人物、语言、数据等。  相似文献   
67.
深圳某报2005年8月4日A12版刊发的消息《天气炎热空调销售进入旺季顾客希望“即买即送即装”(引题)/深圳急调上千空调安装工(主题)》与该报两年前的2003年7月8日A3版刊发的消息《赤日炎炎,空调热销,各路商家展开销售大战(引题)/急调3000人来深装空调(主题)》相比,除了增加了一个《相关链接:空调安装小窍门》外,在写作思路、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68.
《新闻前哨》2006,(2):112-11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来自法国的消息称,欧洲网上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人们不久以后就能上网进入这一图书馆。法国图书馆将把其80%的图书资料转化为电脑本模式,使其可以进入欧洲网上图书馆的数据库;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波兰等国也已正式加入法国提出的欧洲网上图书馆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69.
王超群 《今传媒》2006,(1X):56-57
目前,专家言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几乎成了报道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形成“专家热”现象。记不但在新闻性强的消息报道中引入专家的观点,还热衷于专家访谈或特约专家参与新闻评论,针对时事新闻背后的纵深与时局,独立撰写分析、评论章,像《南方周末》的“视点版”和《中国青年报》的“时评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70.
2004年6月2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青岛港看望许振超和码头工人,作者敏锐地把握住这一难得的采访机遇,并采写成长消息《“我也要向振超同志学习”》,完整呈现了温家宝总理对“振超精神”的诠释,作品思想精深、手法凝练,听来令人感动,催人振奋,同时也给人带来更多新的思索。此稿因此获得2004年度广播电视节目优秀消息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