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教育   1100篇
科学研究   23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355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16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观点平台     
《青年记者》2004,(1):27-27
赵启正:说我们的不好的不是负面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2005年12月5日的一次报告中提到了关于怎样看“负面报道”的问题。《新京报》12月4日报道这则新闻时用字不多,照录如下:“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说我们的不好就是负面消息  相似文献   
82.
体析导语     
导语。从字面解释。“导”即为引导、开导、领导、顾名思义。导语就是导读之语。对于导语的运用和研究。始于西方。英语中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种做动词的率领,指挥之义;一种做名词的领导。领路之义。而做为后一种含义的子项中还有一项.是指特定的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提要。如是而说。导语可以视为新闻报导的“引导”  相似文献   
83.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4,(7):11-11,15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84.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大受众对于各种传-播媒介和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有着极大的选择自由。受众可以读报,可以听广播,可以看电视、也可以上网,可以读、听、看这条消息、这一个节目,也可以读、听、看那条消息、那一个节目。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和选择心理,对新闻消息的导语写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消息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拓宽生路,就必须讲究消息导语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85.
叶同春 《新闻前哨》2004,(12):78-78
据新华社消息:尽管质疑药品广告的声音近年来不绝于耳,然而记此间获悉的信息依然令人震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告审查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任蓝煜11月17日透露,2004年1月-9月对全国部分药品电视广告监测检查中,违法率高达62%;而同一时期药品报纸广告的违法率更是高达95%。  相似文献   
86.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2001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我看到书讯不久,即收到该社编辑小池寄赠一册,匆匆翻了一遍,发现其中有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  相似文献   
87.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它要求作以最精练的字,最明快的语言、最快捷的速度向读传送最新的信息。一些经验丰富的记或通讯员在把握了这一点的基础上,总是千方百计榨出消息的“油”来,无论从标题,还是从导语上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这些不同的香味,一上版,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8.
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受众难以读懂的短消息,在我们的媒体上屡见不鲜。下面是一个最新的事例。某报2004年7月14日登载了题为《张宇仙事迹感动内江南充听众》的短新闻。全照录如下:“本报讯15日上午8时50分,张宇仙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内江举行。700余名来自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用热烈掌声向这位从平凡岗位中涌现出来的楷模,表达了尊敬和赞誉。”  相似文献   
89.
中国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力和源泉。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中国的新闻工作深深感到:仅仅用消息、通讯这些短、平、快的方式很难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给读交代完整和清楚,而阅读层次越来越高的读们又常常需要了解这些,他们远远不满足只要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三要素”新闻报道,他们希望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调查便被更多的新闻记所采用。  相似文献   
90.
月平 《新闻导刊》2004,(5):54-54
7月16日重庆某报第2版有篇《专业生产 独家经营(引) 小抄居然也“防伪”(主)》的消息,记表露了太多的个人主观色彩,违背了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