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45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3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81.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仅具有新闻节目的一般特性,也普遍借用曲艺等娱乐化的手段,以达到其预期的收视效果。随着民生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元素不断增多,其在主题选择、呈现方式等上面均出现了消费主义的倾向。本文以齐鲁卫视的《拉呱》为例,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传媒消费主义倾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82.
梁锋 《新闻前哨》2014,(7):86-86
大众文化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中为普通民众生产,并为普通民众所参与和消费的一切物质、符号、观念和活动。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化的历史进程,由于现代都市大众的出现,以及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出现的具有读写能力大众的形成,特别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市场化的文化机制的形成,才逐步形成的具有明显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叛》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相似文献   
683.
媒介传播中精神层面与文化层面上的断层,似乎已经成为当前媒介生态失衡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生态失衡衍生出的结果便是,话语权被消费主义充斥,呈现精英阶层的话语霸权形成,以城市、技术为中心的媒介观被媒体奉为圭臬。传统文化、乡土景观渐渐被消费视角下的文化流水线遗忘。  相似文献   
684.
孟伟 《中国记者》2014,(2):83-84
情感类电视节目自1997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的"真情对对碰"发轫,十几年来发展迅猛,多名列各大卫视的收视前茅。但是在赢得短期收视率的同时也打上了恶俗炒作的印记,嘉宾个人的隐私冲击着观众道德底线。广电总局在2008年、2010年和2011年三度发出"整改令",引发学界和业界深刻反思。情感类电视节目游走在商业利润与媒体责任的张力中,重拾此类节目的"公共之善"成为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685.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686.
青春偶像剧是广受青年观众喜爱的艺术样式,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语境下,青春偶像剧既是一种青春消费,同时又具有消费青春的特征,文章从青春消费、炫耀性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探讨青春偶像剧中的消费主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8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在为人们提供服务娱乐的同时,也由此衍生了一些专属于网络的一些互联网传播现象。从最开始的"芙蓉姐姐"到"凤姐""犀利哥"、再到以一曲《江南style》火爆全亚洲的"鸟叔",这些人无不通过网络迅速蹿红,旨在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出发,对网络红人走红的原因进行深度的剖析,以达到大家对网络红人有个正确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8.
读图时代的来临与消费主义的鼓吹使得封面女郎俨然成为了一种经济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封面女郎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使其从单一的视觉符号转变成消费社会的重要隐喻,进而沦为时尚女刊鼓吹消费的工具。本文选取来自国内《ELLE世界时装之苑》、《VOGUE服饰与美容》《Harper’s BAZAAR时尚巴莎》、《COSMOPOLI TAN时尚》、《Marie Claire嘉人》等五家较有代表性的时尚女刊共78期,旨在通过对所选样本的封面女郎形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在消费主义理念影响下的时尚女刊是如何通过塑造封面女郎来诱导消费的。  相似文献   
689.
秦礼礼 《内江科技》2014,35(11):120-121
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青年文化也变得全球化,本文从消费主义的角度入手,解析青年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呈现的特征,以及青年文化全球化对于青年消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有兼容也有竞争。并在此基础上对青年文化全球化进行反思,以期对青年文化消费有正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690.
《新闻界》2015,(21):50-53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介的兴起,应运而生的是"晒"现象的盛行,进而演变成一种亚文化现象,然而这种"晒"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的自恋主义倾向。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根源,既受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网络社会的崛起也是其内在原因。本文对"晒"文化现象的兴起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地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