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45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3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张琦 《新闻界》2012,(1):35-38
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当前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出现了内容稀释空洞、语言细碎庸常、表达形式单一、过分追求简单娱乐等危机。要提高语言品位,提升节目质量,广播节目主持人要有意识地利用消费主义文化带来的影响,对受众因势利导,并借助广播的情感特性运用情感体验的方式优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92.
新闻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已经日趋明显,具体体现在媒体观、新闻选择观、记者观、受众观和新闻行业评判标准的变化。二者在这些方面的冲突矛盾显著,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693.
汤喜燕 《新闻传播》2012,(1):120-121
一、时尚的起源每一个文化符号并不是人类社会生而有之的,时尚亦如是。时尚作为一个符号起源于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在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传统贵族对于奢华生活的向往也提到了更高的高度。为了满足贵族们的需  相似文献   
694.
社会转型中媒体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星 《今传媒》2012,(3):147-148
在文化、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是必然的,媒体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在媒体对消费主义价值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表现为媒体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本文主要通过媒体的运作理念、制度安排、生产流程和叙述模式对媒体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95.
苗条的暴政     
美国学者苏珊·鲍尔多(Bordo,Susan)在她的《不能承受之重——女性主义、西方文化与身体》(Unbearable Weight:Feminism,Western Culture,and the Body)一书中,关注了食物与身体之间的文化关系。在文化研究的范畴之中,把女性和身体之间病态的关系从医学和心理学的领域中释放出来,使得女性主义的触角真正延伸到"身体研究"(body study)这块重地上来,其中以饮食失调研究为典型,分析了文化失调如何导致饮食失调的现象。苏珊·鲍尔多观察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越来越多的女性感觉自己正被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目光所凝视(gaze),这种  相似文献   
696.
在当下中国社会,消费主义思潮颇为盛行,它与个人主义、事乐主义、犬儒主义结合在一起,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与道德伦理,导致社会信任的严重缺失,并破坏了传统仪式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内涵,造成日常仪式的缺位.而宗教信仰的私人化倾向使社会共同价值观和人文关怀精神不断消解,信仰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97.
一、消费主义的含义与特征 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实践。消费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消费至上,它是当前西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98.
一、消费主义的含义与特征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实践。消费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消费至上,它是当前西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99.
沈慧 《文教资料》2010,(33):78-8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的后现代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香港的武侠片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形成了与传统武侠片差异甚大的“新武侠电影”。这些影片颠覆了传统侠士形象,将影片中的暴力影像美化、奇观化,并呈现出游戏历史、消费历史的特征,可以说.香港新武侠电影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70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思潮的渗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受到显著影响。在消费主义思潮下,“偶像经济”将“人格商品化”作为产品核心,提升商品附加价值,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诱导过度消费、法规适用范围受限、引导消费者重大误解等现象,侵害偶像追随者群体的消费权益。为破解偶像追随者群体消费权益保护困境,可通过法律解释、法律完善、制度构建等路径,优化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偶像经济”监管制度,规制“偶像经济”的肆意扩张,避免以无限逐利为目标的消费主义对“偶像经济”的侵蚀,引领理性消费,保护偶像追随者合法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