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649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161篇
综合类   97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7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31.
清末民初是社会大变更的时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后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大量新知识涌入,致使已有的教育模式难以与教育内容相匹配。西方教育方法传入中国,然而由于国情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中国的教学。本论文旨在探究教育家群体在这一时期因何而研究,了解研究者究竟在何种环境中进行研究,笔者将1902年至1927年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发展期。根据特定背景从两个阶段着眼,分别阐述每个阶段的研究背景,以期对语文教育史研究有所丰富,对后续的语文教育问题研究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清季长沙抢米风潮是由传统向近代急遽转型的关键时期民众暴力行为的典型性案例。作为传统内陆城市的长沙,在向近代化发展过程中,因社会失序造成游民群体数量大增,但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社会主流传播渠道等仍宥于传统而未发生真正的近代转型,在此境况下,下层民众的利益诉求缺乏制度性的表达渠道,只能付诸传统的暴力方式。  相似文献   
33.
近几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房市新政,国内房产市场经历了种种波折,房地产融资受到一系列的控制,银行贷款紧缩、贷款成本增加、机构投资受到限制,各地房企陷入种种融资困境。这迫使各个房企转变融资结构,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34.
《中学教育》2017,(1):60-67
清末民初,为了适应新学制的需要,教师开始使用教授案解决班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编制与使用情况、内容与特点的历史考察,研究表明教案撰写作为一项专业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资料与共同体协作,同时需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陆宗霜 《兰台世界》2016,(11):117-119
贱民等级的存在是封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在清代是以职业来划分良贱,在衙门中服役的皂隶、禁卒、门子、马快、步快、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和家人、长随等官衙奴仆,也属于贱民。可是这些处于社会最低等级的贱民却是地方上有一定权势的人,而这些人对晚清的吏治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翻译小说带动读者期待视野更新,推动着读者、译者、本土创作的动态演进。甲午海战前,外国文学翻译体量尚小,由传教士主导,尚未完全进入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甲午后,西方翻译小说随着政治风潮进入文学系统核心,成为创作的模仿对象,然而巨大的"视野差"使得翻译文本普遍形变。五四之后的一二十年,读者与作品视野深度融合,翻译经典化、体系化,本土现代作品逐渐成熟,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中国文学现代转变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37.
同文馆设立伊始是国家重要的外交机构,由于清末特殊时代背景,功能从满足内部需求转变为缓解外部压力。同文馆在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和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8.
郑孝胥诗歌研究始于清末民初,近百年来经历了兴盛、衰落、复兴三个时期。1894年郑孝胥入张之洞幕府,其诗始受关注;陈衍、柳亚子等新旧诗派的论争,汪辟疆等人的评点使郑诗研究出现兴盛。郑氏亲日后,对其诗之研究走向衰落。980年以来郑诗研究出现了复兴,但对郑氏诗歌的价值、影响、诗风变化等问题的深究还有待进一步地拓展。  相似文献   
39.
一、前言吴佩孚的人生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既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吴氏的一生是与近代清末民国的历史相重叠的,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的人生是多元多变的,他曾是一代枭雄,在跌宕起伏的北洋时代一度崇尚武力,数度驰骋沙场,从首战大沽至大战胜奉,几乎每战必参。同时他又出身秀才,知书晓礼,行举有度,是出了名的“儒将”;他站位直系,为主效命,曾经配合曹银残酷镇压过工人罢工,但在五四时期的学生与军阀对峙中他又选站在军阀的对立面,对学生运动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反对签约;他不仅反对把中国固有之领土——青岛,割占给日本,同时他又反对同室操戈,主张一致对外;他一生戎马倥偬,为了其崇尚的“武力统一”,不惜穷兵黩武,对中华家园有过深深的侵害;但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七七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主要矛盾的背景下,他又爱国不渝,一再拒绝日伪的诱降。  相似文献   
40.
《上海教育》2014,(28):12-17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选择上海市、浙江省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上海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并已经教育部同意备案。9月19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 本次改革从2014年开始启动,2017年整体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