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辅导员》2010,(21):56-57
王铎,原名王怀申,1975年11月20日生于山东莘县,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毕业,莘县实验高中美术教师,1990年在《山东人口报》发表了第一幅漫画作品,至今创作漫画20余年。多幅作品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大众日报》、《山东画报》、《讽刺与幽默》等报刊杂志发表;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安徽《江淮晨报》开辟有个人专栏。刊载作品不少,却很少参加漫画比赛,漫画《特点消失》入选韩国汉城国际第七届漫画展,  相似文献   
62.
在绝大多数内地读者看来,丁聪自1957年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这段时间里他的漫画创作是一个空白.但是,对一个香港读者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因为在1963-1964年间,丁聪曾与老报人龚之方合作,以"北京小事记"为名,在香港<文汇报>上开设专栏,连续发表了数百幅新闻漫画作品.在今天看来,这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新闻性、时代性和纪实性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读者和专家们解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提供了许许多多丰富而形象的细节.  相似文献   
63.
近日,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席将包括《绝对小孩》系列在内的新旧漫画作品未来三年的整体策划、出版,经营权利签约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也与同时选择现代出版社作为朱德康项目出版发行方面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64.
2021年12月7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发现新冠疫情。当月9日,绍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疫情就是命令。面对抗疫形势,资深媒体人、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退休员工、漫画家姚月法也积极行动起来,以笔为枪,投入到了抗疫漫画的创作中,用漫画赞美奔赴一线的白衣战士和媒体从业者,也宣传了基层干部群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表达了“我们一定会赢”的决心和希望。不少作品被人民日报及旗下的《讽刺与幽默》报、学习强国、浙江文艺、浙江省漫画家协会等报刊融媒体和网络平台刊发转载。这些漫画作品生活味浓,通俗易懂,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因而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65.
马荣成?如果说漫画《风云》,你大概不会觉得陌生,这是马荣成最广为人们熟悉的经典漫画作品。这本漫画从1989年开始连载,十多年来,一直是全香港销量最高、读者最多的港产漫画,聂风、步惊云的漫画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如今漫画产业朝着多方面发展,以突破自身的局限。黄玉郎的《神兵》也拍成电影。黄玉郞是谁?600万人口的香港,读漫画的人大约有100万,在这100万漫画迷中,没有人不知道黄玉郎的名字。可以说香港近20年漫画的快速兴起,与黄玉郞是分不开的。黄玉郎以自编自画起家,他用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带出了一大批连环画人才。他还对香港漫画有过多项创新,如把原来的横20开本的“公仔书”(小人书)改为16开本的定期出版物;把单色印刷改为彩色印刷;从个人单干改为工厂式的流水作业。此外,还在他的公司配备了现代高科技印刷设备,使漫画的印刷装帧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黄玉郎说在香港就是日产漫画了只能占到25%的市场,本土漫画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虽然钱钟书先生曾经说,看见鸡蛋不一定要知道下蛋的母鸡是哪只。但人难免有好奇心。黄玉郎、马荣成这两位港产漫画的代表人物,在给漫画迷造梦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乃至香港漫画业的梦想,他们笔下创造的人物带有港产漫画的浓烈色彩。如果说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的麦兜在港漫画中非主流化,那么黄玉郎、马荣成的漫画绝对就是港产漫画的主流。  相似文献   
66.
赵晖 《中国漫画》2020,(6):43-45
"加油啊!热干面,你一定会好起来的!"2020年1月30日,正当新冠病毒肆虐,武汉"封城"之时,一幅全国美食为生病的武汉"热干面"加油的漫画作品在网上悄然走红。漫画里许多拟人化的美食们,守候在隔离病房外,为病房里生病的热干面加油鼓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生病的"热干面"和病房外全国各地的"美食们",虽隔着玻璃却守望相助、心灵相守。这幅温暖的画面瞬间击中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心,让全民战"疫"温暖而有力量。不少网友表示,这幅作品给了大家治愈的力量。  相似文献   
67.
我国动漫业发展的困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动漫业走的是一条辉煌与艰辛并存的发展之路,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早在古代我国就有了漫画作品。到了近代,漫画逐渐走向成熟,并开始了动画制作。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问世,之后一批动画片相  相似文献   
68.
《出版参考》2006,(4X):29-30
随着欧洲国家对台湾漫画作品兴趣大增,许多台湾漫画家开始尝试进军这一领地。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漫画小天后”林青慧的作品经尖端出版社在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中展示,受到当地出版社青睐,随后陆续在欧洲发行了《花纤》、《娃娃五线谱》、《白夜梦幻曲》、《林青慧的漫画教室》等6部作品的德文版。据悉,林青慧的作品还将出版法文版,另外,其他如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版权也在洽谈。  相似文献   
69.
幽默两则     
“漫画”这一名词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只不过60多年罢了。其实,我国早就有漫画作品了,但那时并不称为漫画,而只是叫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等。  相似文献   
70.
③1939年《新光杂志》见载集邮漫画2幅:一幅题名《吃饭不忘集邮》(图9)、刊于第7卷第7期,一幅题名《集邮以后》(图10)、刊于第7卷第8期,均系黄光城所作。作者为中国早期漫画家之一,1926年《申报》见载其漫画作品(图11),还曾于1941年为天津邮票会提供"会花"图样(图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