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9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以罗玉凤征婚事件为例,从媒体弱智论、受众心态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对低俗化炒作作一分析,并指出俗化炒作对媒介生态环境和媒体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52.
陈晓锐 《新闻传播》2010,(7):107-107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媒体在报道社会新闻时过分强调吸引读者眼球、提高阅读率或收视率,以致刻意追求“星、腥、性”。把暴力、凶杀、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作为一种新奇、刺激的噱头,虚张声势地“炒作”制造轰动效应,对某些偶然事件津津乐道,没有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社会背景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3.
微课有恙     
正近年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热词",除了"慕课",应该就轮到"微课"了,而且其涉及面似乎更广:从普通高校到职业院校,再到中小学,从在线教育公司到显然已不满足E-learning的企业大学,几乎到处都在谈微课、做微课。相关新概念、新术语,还有微课论坛、微课培训、微课大赛、微课联盟等新事物"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质疑和争论也越来越多。有论者甚至认  相似文献   
54.
微博广场     
皮海洲(独立财经撰稿人):一只新股上市,经常是十几个、二十几个涨停板,涨幅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甚至更高。这大大地加剧了新股市场的投资风险,也让新股市场落下一地鸡毛。因此,扩大首发新股份额的供给是抑制市场投机炒作所必须采取的举措。而让投资期满5年的创投基金持股在上市首日即可上市流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股上市首日的流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股投机炒作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蒋光宇 《课外阅读》2009,(19):59-59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成功奥秘”讲座,邀请名家来讲演,其中有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讲演前一个月,各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界都想听一听丘吉尔的“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56.
姜艳 《网络传播》2009,(10):62-62
这几个月,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卷入一场信用危机,缘于信用炒作公司的渗透,原本由消费者评价确定的信用等级可以通过软件造假提升。尽管淘宝随后查封了近万家严重炒作的店铺,查处了多名信用炒家,但电子商务遇到的诚信造假并未找到制度制约的办法。(9月2日《深圳商报》)  相似文献   
57.
娱乐圈当今盛行炒作,一部影视剧开拍前要炒,开播或放映之前要炒,一个新专辑推出前也要炒,一个大型活动举办前也要炒。炒作,已经成为娱乐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并日益变得合理化。炒作靠什么?当然要靠媒体。每当公司和个人需要炒作时,就放下了平时摆出的大架子,主动会为媒体提供各种“猛料”,  相似文献   
58.
冷凇 《声屏世界》2009,(11):18-19
新世纪以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美国电视剧在中国内地青年受众群中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中国本地市场上亦日渐形成了一股模仿美剧题材和创作手法的翻拍趋势。其中极少数是借中国版美剧之势扬名,如《士兵突击》在热播后被某些媒体炒作为中国版《阿甘正传》,更多则是对剧情和人物设置全方位的模仿和抄袭。  相似文献   
59.
王鸳珍 《声屏世界》2009,(11):37-38
《我的丑娘》是一部没有大腕明星、没有巨额投资、没有任何炒作的“三无”家庭伦理剧,面对“四星联播”、被媒体炒作得热热闹闹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强势登陆,在地方台低调亮相,却缔造了收视率是对方数倍的神话。这部“草根”“市井”题材剧被称为老百姓最喜爱的催泪大戏,获得了包括白领在内的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消费能力的观众的喜爱,并引发了网络对伦理道德的新一轮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60.
【案例】“第一次……”教学片段上课铃声响了,见老师手拿两个土豆走进教室,学生立即交头接耳,有的甚至站起来问老师。老师微笑着反问学生喜欢吃土豆吗?学生都说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