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60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是实现教育与经济“双赢”的重要途径,如何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基于现象学的视角,对当前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间的联动进行了批判,揭示了联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内在需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价值导向,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共同体的建构以及灵活有效的联动发展机制的保障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向“办实事”方向成功变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2.
众所周知,从古代"诗乐舞不分"的艺术初创阶段开始,音乐跟诗歌、舞蹈一样作为线性艺术的典范,因其自身对于人类情感的独特表达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音乐与情感演绎方式的变革都成为音乐美学研究的重要论域。尤其是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关于音乐创作与演绎的阐释逐渐走出传统意义上的路径,呈现出一种跨越学科理论指导下的全新样态。  相似文献   
73.
依据西方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理论资源,对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进行细读与阐释,透过具体小说文本的空间环境描写,探溯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与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的本质联系,从而对作家创作本旨作出一种现象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74.
现象学家赫尔曼·施密茨提出了情境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诗语言范畴中,阐释了诗语言情境的内涵。诗语言通过象征、隐喻和韵律等表现手法更加贴切地阐释情境。诗语言展示人类情感的脆弱和质朴,引发了施密茨对诗语言的人学思考。诗语言就是在人存在的原初的当下和展开的当下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居间游戏。诗语言更贴近"生活本身",诗语言呈现了情境的原初性、整体性和意蕴性,为尝试解决语言的困境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75.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交往状况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程度和受教育质量。研究以交往体验为切入点,采取现象学的方法,收集并分析儿童交往体验的生活逸事,揭示其意义结构与特征。交往体验可以作为进入农村留守儿童"内隐世界"的窗口,是提升他者认知的核心和培养家庭共情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76.
能遇到好老师,实在是一种人生的幸运与幸福。非常荣幸,当年我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博士生几乎都是哲学大家、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教授萧焜焘先生的"亲传弟子"。因为萧老师与我们导师鲁洁教授的友谊,他曾经一届又一届地给我们义务讲授西方哲学流派、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等课程(鲁洁老师希望我们能借此了解西方哲学,提高理论思维);。虽然我们不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许多内容听起来不免费力,但是每一届同学都是怀着虔敬的心理走近先生、听先生娓娓道来的。  相似文献   
77.
刘德兵 《教师》2014,(20):19-20
当前教育界纷纷引入“生活世界”概念,主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走向生活世界。但在“生活世界”具体内涵理解上的混乱直接导致行为上的无序。生活世界是一个奠基性的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前提。但科学的过度发展却导致人们对生活世界的僭越和遗忘,最终背离了生活世界,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物化”和异化。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全面回归“生活世界”的三大层次。  相似文献   
78.
《教师》2014,(4):F0002-F0002
正本书作者马克斯·范梅南教授以其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对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pedagogy"一词还很陌生的北美掀起了一股"教育学热"。  相似文献   
7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其认识论出发点及论证等方面蕴涵了现象学视域。而就现象学视角而言,本质直观可作为解读异化劳动的可能方法。在此方法的导引下,异化劳动将呈现为一个全新视域并生发出一系列寻问,这些寻问是对异化劳动现象学方式的寻求。而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自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取向印证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劳动本体论,并且其"生活世界"与"技术人"思想等构成了现象学对异化劳动审视的现实向度。  相似文献   
80.
主体和语言的关系是西方哲学长期探讨的重要主题。文章分析了语言在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和德里达的现象学哲学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其中作为支配语言行为的意识主体逐渐消解以及语言作为本体逐渐取代意识主体的特征,说明了现象学运动中语言的本体论地位不断提高的特征体现了现代哲学力图克服形而上学二元论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