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4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4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人类同步进行多种媒介输入”已势在必行,读者的阅读方式也转变为速读状态。报纸的厚化,是应对电子媒介竞争的一个良策,但也有着它与生俱来的弊病——给受众带来厚厚的信息的同时,也给受众的眼球带来了厚厚的负担。而“现代生活中一个看起来似乎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明显地缺少时间”,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692.
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在阅读报纸时更多的表现为标题阅读。好的标题可以留住读者的眼球,并引领读者关注新闻正文。但是,在当前的新闻标题制作中有一股恶劣的风气,我称之为“亚健康”现象,说它错了,它还确实有点事实的影子;说它没错,但怎么看怎么别扭。其实质就是曲解、漠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准确、简约、传神,一昧猎奇,哗众取宠。这种“亚健康”现象败坏了文风,模糊了新闻,影响了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693.
《中国新闻周刊》2006,(47):81-81
最新研究表明,惯用左手的人在完成快速或困难的任务时会比惯用右手的人表现得更出色。  相似文献   
694.
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婕 《新闻窗》2006,(4):45-46
“图文并重”时代来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报界在经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开始步入“厚报时代”。“厚报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报纸的阅读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精读方式过渡到速读方式。报纸要做到向速读方式的转变,除了文字新闻信息的简洁化、“快餐化”外,还要更多地采用非文字的方式,以视觉画面传递新闻信息。因而,图片、图表和插图在版面上的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695.
读图时代新闻图片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君 《新闻窗》2006,(4):50-51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阅读习惯已发生了改变。以视觉冲击力强为特色的图片报道,正逐渐代替文字成为读者首选的信息载体之一。进入读图时代,怎样认识图片,如何使用图片、使之赋予报纸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是现代报人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96.
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节奏变化及语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关注程度在提升,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领域在扩展,内容在不断丰富,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在增加。种种因素的影响和要求,作为媒体新闻采写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更要求新闻播音员在播音上有突破,贴近时代,适应变化,形成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新闻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697.
伴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渴求日益增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图时代”下各路媒体一时间盯上了“图片”这一利器,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语言,它在新闻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编辑通过对众多报纸新闻图片资源的二次整合把关,用电视声画手段多元化地呈现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闻事件,真正做到了媒介“合竞”时代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698.
书不赠人     
赠书的本意是以文会友,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浮躁社会,赠书渐渐地成了情谊的象征:朋友们未必读,但你应该赠。如果是这样,又何必多此一举?  相似文献   
699.
贾宪章 《山东教育》2005,(17):61-61
面对日益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人们在教育上也多了许多盲目的“快节奏”:大大小小的速成班犹如春草蔓延;形形色色的特长班也胜过雨后春笋;林林总总的教辅材料更是高如小山……可是,不少学生却滋长了“天生我材本无用”的消极心理。究其原因,是育人者本应坚守的“耐心阵地”不攻自破所致。  相似文献   
700.
王建卫 《中国教师》2008,(16):42-43
<正>在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普遍激烈,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人们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在正处于身心发育期的中学生当中尤为严重,比如出现了冷漠、孤僻、抑郁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