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7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友人送来一本同心出版社出版的赵增秀先生新著——《常见易错字词辨析》,立即引起我的注意,因常年从事编辑工作,整天和字词打交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和所编文章中错用词语较量,所以,我一直很关注有关字词正误辨析的文章和书籍。  相似文献   
52.
刘方成主编的《大学语文》在词语注释和古书用字说明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是词语注释方面的,有的是古今字、通假字分辨不清。本文指出其中的失误之处并引用资料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53.
<玉篇>作为我国现存第一部楷书字典流传至今,数度被后世删削重刊.而今本<玉篇>较原本<玉篇>有多大程度删改,至今还没有彻底调查比较与定量分析.本文对原本<玉篇>"异部互见"体例特点与所收异体字进行分析,并与宋本<玉篇>对应字比较,以期探讨不同时代的用字规范和异体关系整理及"异部互见"编纂体例对后世字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汉语用字研究一直是探讨汉语性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以两周金文军事动词用字为例,分析其内部用字的六书差异、用字的意义特点以及假借字的语音特点。以期为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认知上古汉语的特点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5.
在教学鲁迅作品时,常常遇到学生问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鲁迅先生的章是现代白话,为什么也有“通假字”?为此,笔从人教版初中语教材(共6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教材(试验本,含《语读本》)的课注释中整理出了17个所谓的“通假字”(见加点字),试列举如下(括号内的字为现代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56.
廖代聚 《初中生》2008,(9):28-31
看过《水浒传》的读者,无不被武松打虎的精彩情节所吸引。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那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动词用得生动传神。针对有人主张减少汉语的用字量,说一个“搞”字便能代替很多动词的说法,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以《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为例,幽默地说:老虎一“扑”,武松一“闪”;老虎一“掀”,武松一“躲”;  相似文献   
57.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可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普高学生的识字量和用字量却没有明确规定.只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按常理推断.学生个体的发展总是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因此。普高学生的识字量和用字量应当高于初中生。可是现状到底如何呢?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用字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语文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在用字量方面到底有没有差异呢?以上这些方面的调查研究.在目前的普高语文教育界还非常少。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探讨了当前社会用字混乱状况的原因,认为社会因素才是真正的病根所在。因此,只有从社会心理和社会环境方面找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字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2012年3月,我校由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啄木鸟"小分队走上街头,对公共场所的社会用字进行全面排查。学生们拿着字典一一核对纠正,发现别字与不规范用字232个,并及时记录下来,告知商家。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义务推普宣传员走上街头,发放宣传资料,表演生动有趣的文艺节目,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