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7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假借”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借,位列“六书”,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休宁戴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用字之法;另一派,以高邮王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造字之法。假借是依语音之同而借文字中已有的同音字字形来为新出现的语词造出新字的方法,在甲骨时代已大量出现。这一造字法的出现解决了早期汉字使用象形类字无法表达抽象概念的局限,促成了汉字体系的完善,也为后来形声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后世对假借之法使用过滥,使文字不堪负荷,大量的语义共一字形也给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通过为其加义符造形声字的方法分流其不同义项,假借之法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通假”是一个经常被与“假借”相混的概念,但它只是一种用字之法,与假借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82.
王维写景诗具有独特的魅力,这得力于他的用字艺术。他善于用最直接的语言表现客观景物,常常能形神兼备,常字生新;借助多种修辞手法使表意更加生动形象,神韵十足。这些技巧给读者很多审美愉悦和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3.
正说明:1.本卷共有五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考试中书写单位时,均要求用字母标注,整卷三次以上未用字母标注的,最多可扣1分。  相似文献   
84.
成语对对碰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明珠,也是同学们写作文的好帮手。今天,咱们就要利用成语来做个游戏。看谁积累的成语多,对成语熟悉。【游戏准备】一些卡片,用来事先写好成语用字的"零部件"。【游戏过程】1.成语接龙:在游戏的开始,先让我们来做个成语接龙的热身  相似文献   
85.
古书注解中使用"读为"有三种不同的格式,其中"A读为B"式专门易字,"A读为某B之B"式具有易字与不易字两种作用,"A读为某A之A"式专用于同字为训,区别意义,后两种情况下,使用"读为"而不需要易字的根本原因是"某某"短语直接起到了注释作用。  相似文献   
86.
刘忠华 《现代语文》2006,(10):124-125
假借是借用已有的一个现成字来记录语言中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的现象.古书中运用假借的情况比较复杂,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见.如"六书"假借(即"本无其字"的假借)属"用字法"还是"造字法"的问题、它与通假有无本质区别的问题等.我们认为,只有把握不同类别假借现象的作用与特点,才有助于消除分歧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7.
本文认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的三处释文存在问题,并对这三个字进行了新的考释。  相似文献   
88.
语气词"啊"的音变及其用字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的规律,语气词“啊”的音变应重新整理为8种,现代汉语教材认为,“啊”根据音变应分别写作“啊,呀,哇,哪”,但实际上几乎无人能真正分清它们的写法,因此长期以来“啊”的音变用字一直处于混乱状况,结束这种混乱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律统写为“啊”。  相似文献   
89.
转注新论     
在深入考察众多学者对转注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造字的结果和转注的定义等方面来论证,认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转注既是造字法也是用字法。  相似文献   
90.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喜欢学汉字,爱上汉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呢?我认为单调、枯燥、呆板的学习方法会扼杀学生的学习乐趣,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求知特点,寓教于乐,方法得当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