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98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樱木花道想"用眼神杀死"他的敌人,听到曾为之大笑,读过下面这篇文章,才懂得眼神果然是能致命的。  相似文献   
92.
有这样一个故事:黑川利雄是日本著名的医学博士。只要到过黑川博士的癌症研究所看病的人,都感到他有一双温暖的手。每到冬天,黑川就会在口袋里放弋个手炉,使手里总是保持热乎乎的。他说:“患有癌症的病人心情本来就不好,如果他一来看病就能碰到一双温暖的手,感受到你传递给他的融融暖意,就会使病人重新点燃希望之火,产生治愈的信心。这叫从‘心’开始,用‘心’对待。”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美好的心灵,多么深刻的体悟!  相似文献   
93.
刘建群 《江苏教育》2006,(3A):37-38
教育学生必须以人为本,老师、学生和家长是支撑“人”的三个跳动音符。读懂三个音符,用心演奏三个音符,让这三个音符形成一个美丽的合力共同发挥作用,班主任工作将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94.
崔萍 《现代教育》2003,(2):39-39
我在教学中借鉴并运用心理学中的知识,课堂中尽量做到与学生心理相融,即教学各个环节都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分层次分目标地让学生达到“可接受”状态,学生可在无任何心理负担的状态下舒展其思维,激发创新,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增强个体自信心。  相似文献   
95.
做新闻得用心,做要闻更得用心,做地市级晚报的要闻尤其需要用心。 要闻在晚报新闻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正因为要闻的重要位置,采编起来有难度,把要闻做得好看些的难度更大。这是地市级的晚报所共同面对的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96.
2007年11月24日的《人民军队》头版头条位置,刊登的一篇题为《十七大精神给老兵壮了胆》的稿件,在兰州军区部队引起较大反响:某师组织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尤其是临近退伍的老兵,专门学习这篇文章;新疆军区某团、某集团军防化营等单位10多位官兵打电话到报社,反映稿件在官兵中的影响很大;在某摩步旅,这篇稿件成为老兵退伍教育的生动教材。报社两位主持工作的副社长,会上会下几次对此稿进行了表扬。  相似文献   
97.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作为教育部统编重点教材,它的编写集中了国内占代文学领域的众多卓有成绩的学者,袁行霈在全书的《后记》中就说过“广泛吸引学术造诣高深的、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既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学生带入学术前沿”,又要使它是“具有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良苦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讲授者来说,意味着超越的艰难。  相似文献   
98.
赵辛辰 《江苏教育》2007,(14):116-117
家常课是什么?它就是常态下的课堂,是课表里安排的教师与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每一节课。 家常课课堂教学的低效带给学生的是课后时间被大量占用,作业如山,机械练习;带给教师的是忙于批改,苦于补差,没有时间研究课堂教学。因此,减负提质,必须要从课堂开始。抓住了家常课就能在教学管理中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就能在教学管理中返璞归真,以简驭繁。  相似文献   
99.
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小学英语教师,一有空我便去听公开课。应当说,大部分公开课都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师范学校难以学到的“真经”。但也有的公开课听了总觉得难以仿效。如有的老师上课时总是精心设计整堂课的各个环节,用心设置好每一个细节,每提一个问题,学生都是“异口同声”,答案都是标准的,根本听不到少数同学的别样声音。我想,教师这样万无一失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0.
肖川 《今日教育》2008,(6):61-62
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不断探询和思索.力图用夸父追曰,西西弗推石般的勇气与决心.爬出湮没真理的洞穴.揭开隐着本质的面纱.好让智慧之光涤荡万灵。于是,”理性”、“客观”、“本质”等几近成了人们标榜人性甚至顶礼膜拜的词汇.“感性”“主观…‘现象”等则似乎理所当然地遭遇冷落.沦为“低级”与“肤浅”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