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5391篇
科学研究   268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148篇
综合类   134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2222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681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非常欣慰地看到元旦晚上的“2001年中国经济年度报告”。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2001年中国经济年度报告”被安排在新年音乐会后,颇具意味,因为对于关心中国经济的观众,电视版的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确实是一道新年盛宴、也是一场新年音乐会——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在电视屏幕上再现;年度的领衔经济事件在屏幕上重演;权威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用通俗的话语阐释年度经济现象和经济学思想;对经济学家的调查和百姓生活故事演绎着年度经济指标……毫无疑问,电视版的“2001年中国经济年度报告”是经济生活服务频道开发和制作的又一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43.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 ,应先论述风格的定义 ,并从形与神两个方面讨论风格的内涵。然后从由模拟到感悟两个层次提出培养高等师范学生风格感的具体要求。提出风格感就是音乐感的命题。  相似文献   
44.
相对来说,写真手法是较为容易掌握的。因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依循着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进行“描”和“画”就行了。而对于那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生疏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事物,要写得形象可感,依靠写真手法,单纯地描摹,就不够了。这就要借助另一种手法,也就是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比兴手法。 比兴,这里不是指修辞格,而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比兴包括比和兴两种手法。二者常常一起使用,统称为比兴手法。为了便于阐述,下面分别谈谈。──比。 比,就是类比,打比方,比喻。拿人们熟悉的、已知的、有形的、可感的事物,…  相似文献   
45.
信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从真实的经验中长期形成的。一个有信心的体操运动员,通常在准备活动、出场或比赛中立刻会给人以特殊的印象,十分引人注目。那么,如何加强体操运动员的自信心呢?  相似文献   
46.
文章围绕“外师造化,内得心源”,阐述了唐人意象创造的理念是:主体与客体的契合;形与神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自然与创新的结合。  相似文献   
47.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但是,新闻并不排斥描写,要准确地报道客观事实,又要把新闻写得生动富有吸引力,这是新闻记者需要练就的基本功。新闻报道故事化如今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新闻作品中。这种方式使新闻报道有了“温度”,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基础上,如何将新闻报道故事化?笔者结合相关实例,试从人物选取、细节挖掘、场景再现三个角度去浅析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随着5G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广泛应用,身体在场在融合新闻实践中的意义愈发明显。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从这一视角出发,可发现当下新闻报道借助移动直播、短视频、AI、H5、VR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给用户带来了身体的连接、交互和共情等一系列具身化体验,并在新闻真实观层面引发了从离身在场的客观事实向具身在场的直接体验的转变。研究的现实启示是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策划中要注意以用户身体为出发点,注重新闻报道过程中用户的身体体验,并以用户身体反应来检验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9.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段时间,我又听广播,又看电视,还阅读报纸,总想知道得快一点、多一点、具体一点。看了这几天的新闻报道后,我有两点感想:一是,我想到1956年刘少奇同志曾经提出:我们的新闻  相似文献   
5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点,新闻必须真实.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党负责,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是讲真话、讲真理的一个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