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026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尽管和不管     
都是连词,表示事理,关系却不同。尽管:表示让步性的转折,同虽然,跟但是、还是搭配使用。不管:表示条件,跟都或就、总搭配使用,用于有疑问代词或并列短语的  相似文献   
52.
2012年湖北将迎来第一届课改后的高考考生,那么,我们来看看2011年湖北高考英语试卷有哪些特点,预测2012届湖北英语试卷的命题趋势,探讨2012届该如何科学备考。一、2011年湖北高考英语试卷的命题特点1.听力2011年湖北高考英语听力部分仍然保持话题广泛这一特点,听力部分的语速不快,录音材料的长度控制合理(在800词左右)。试题第二节的5段对话或  相似文献   
53.
一直以来语言学界对英语中动词有着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换个视角对其进行作进一步的探讨。现以宋国明的研究为基础,尝试利用约束理论、题元准则和格理论等已有概念来解释中动句中的NP移位,并通过例子证明中动词带内外双主目的观点能在生成语法框架内得到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4.
赵勃元 《高中生》2011,(9):30-31
一、考查非谓语动词作定语 2011年高考卷中考查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试题较多。考查不定式作定语的试题较少,主要集中在考查现在分词短语作定语以及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  相似文献   
55.
叶咏梅 《高中生》2011,(27):40-41
英语中,被动语态常用"be+过去分词"结构表示。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少动词的主动形式可以用来表达被动含义。一、感官动词(feel,look,smell,taste,sound等)和表示状态的系动词(keep,remain,stay,seem,appear,prove等)后接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或"to be+形容词(名词)"作表语时,这些动词常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  相似文献   
56.
57.
王彬 《铜仁学院学报》2006,8(5):21-22,34
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中,有一些似词非词的语言现象,这类词被称为“离合词”.离合说是指运用扩展法认定有关复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点的一种语法分析理论.但笔者认为事实上无离合词.笔者将从扩展法论述该问题.  相似文献   
58.
时间指示语在日常语言交流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拟从时间单位概念,日期和指示修语连用而构成的时间指示语,介词短语所表示的时间指示语探讨它们在具体运用中与时态和语境的关系,以便于正确运用时间指示语提高我们的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59.
论比况短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比况短语的构成形式,并对其中的两种常用格式"像......似的"和"好像......似的"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它们各自具有两种不同的构造方式,即"动宾短语十似的"和"状中短语十似的"。动宾式比况短语具有比喻性质,状中式比况短语不具有比喻性,并提出这两种格式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同形异构现象。本文还从深层的语义结构入手,结合修辞格把比况短语分为比喻性的、比拟性的和猜测性的三类,对比况短语表示比喻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0.
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即词的分类、短语结构、单句成分、复句类型。这个课程标准同时又指出:语法知识不列入考试范围。据我们观察,近年来高考试题又都涉及语法,只是不考概念而考应用。在这样的又要教又不考,初中不考高中考的教学大环境中,语法教学该怎样进行确是一个新的难点,应当引起教师、教材编写者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