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197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杂志书,又称“Mook”,是一个组合单词,即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合在一起,成为独具魅力、合二为一的独特文化产品.这种介于图书与杂志之间的出版物形态,在选题内容方面,可以兼具图书的深度和杂志的连续性;在出版形式上,比图书更活泼,又挣脱了期刊对于出版时间的苛求.  相似文献   
35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以高职院校科学普及活动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职院校科普活动中要进行之有效的实践,计划设计突出其战略地位,通过高素质讲师队伍进行理论指导,内容要注重"普及化"和"人性化",形式要丰富多样,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地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53.
【目的】总结归纳科技期刊创新成果的公众传播现状,指出以科技期刊为载体的创新成果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以科技期刊为主体的公众传播和推广策略。【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了解国内外出版商和科技期刊的公众传播案例,总结科技期刊开展公众传播的经验。通过问卷调研,了解科研人员、期刊编辑、新闻记者对于科技期刊公众科学传播的态度。【结果】科技期刊重视创新成果在公众传播领域的推送,采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渠道组织丰富的文章呈现方式,为将象牙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公众感兴趣的、具有科普效果的内容做了良好的示范。【结论】我国科技期刊围绕创新成果开展科学普及多为自发行为,受限于人力、财力,同时缺乏与媒体有效的沟通机制,科学传播动力不足。开放科学时代,科技期刊开展公众传播需要明确“定位”、做好“分级”、建立“出口”、打通“渠道”、落实“政策”,搭建“科技期刊-传播媒介-大众”这一有效的传播链条,实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354.
《今日科苑》2018,(6):56-57
厦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厦门市老科协)坚持“发挥优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围绕“四服务”的工作定位,努力搭建发挥余热平台,凝聚老专家创新智慧力量,在建言献策、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等方面,办实事、求实效,为厦门市推进“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厦门市政府关于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深入实施千亿产业链(群)培育工程的部署,2017年厦门市老科协开展的六大千亿产业链(群)深化研究工作,得到市主要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355.
《今日科苑》2018,(6):58-59
江西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省老科协)在江西省委的关怀和中国老科协的指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坚持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服务“三农”,精准助力扶贫,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得到党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好评与欢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懈加强老科协建设,理事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356.
【目的】 以《大气科学进展》全媒体科学普及传播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学术期刊借助全媒体手段普及科学知识的方法、意义和努力方向。【方法】 分析《大气科学进展》近几年开展科学普及传播的手段和方法,总结学术期刊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实践经验。【结果】 科学普及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学术期刊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期刊封面图片和多语种科学新闻等方式,为全世界读者服务,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推动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结论】 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必须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通过全媒体平台,向社会大众传播最新研究成果,扩大学术成果的传播范围,提高学术成果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57.
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责任之一。同时,作为科普知识的源头,科学家开展科普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爆炸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科学普及工作的内涵以及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尤其是科学普及的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问题,给当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冲击和影响。政府、科学家群体、媒体乃至全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共同推进科学普及领域的治理与发展。  相似文献   
358.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是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力、争夺全球科技话语权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科学传播的时代背景及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与模式转变,探讨了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促进关系,揭示了两者交互作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国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推动科学传播的典型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科学传播现状,尝试提出了促进科学传播事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9.
邪教“法轮功”以荒诞邪说居然能泛滥,甚至有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堕入其中,其根源值得探讨。文章从国际背景、历史背景、现实原因、“法轮功”鬼蜮伎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特别突出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切实搞好“三讲”教育的极端必要性。  相似文献   
360.
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科学技术普及(简称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的组成部分,它跟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发展经济、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及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科普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普工作如何面向21世纪?1科普工作要面向生产,面向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