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教育   5676篇
科学研究   194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357篇
综合类   17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95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685篇
  2011年   790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842篇
  2007年   612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6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离心率是体现圆锥曲线特征的重要参数,无论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十分重要,历年高考也是常考常新,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地解答这类习题,本文归纳求离心率的一些基本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学生只有领会和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方法,才能真正地踏入科学探究之门。  相似文献   
993.
引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在美国甚至创造了经济连续增长十年的奇迹。在我们人类充分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福泽的同时,它同样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果从未像今天这样明显。一方面,世界主要国家无不通过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简称R&D活动)来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从  相似文献   
99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95.
金边 《江苏教育》2008,(13):27-27
我1986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至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从那时起,其间除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随省“讲师团”在徐州工作一年外。其余21年都在省教科所从事科研和编辑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己也可以算是改革开放以后江苏教育科研的亲历者。以下记述的,是本人亲历的一些事,也许可以让读者以小见大.窥斑见豹,对这些年江苏教育科研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相互制约以及人类活动的双重尺度——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论述科学的工具理性需要价值理性来控制、科学研究的“求真“不能回避“求善“等观点,进而得出科学研究存在禁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7.
《四川教育》2008,(6):48-48
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时为教育工作者评职晋级提供一定的帮助,我们决定组编该书的第五套著述。由国家出版社分册出版,欢迎全国教育工作者投稿、荐稿。  相似文献   
998.
<正> 昆虫是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昆虫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组成合理,在食品开发、工业生产、生物防治、医药环保、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然而在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相似文献   
999.
<正> 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理解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能力目标: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光是什么     
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问题。古代学者对“光是什么”的答案是十分幼稚的,有的人认为光是从眼睛里射出的特别细的触须,当触须接触到物体时便产生了视觉。还有的人认为光是沿直线高速运动的粒子流,人的视觉就是光粒子进入眼睛引起的。对“光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是从17世纪开始的,从17世纪到20世纪,历经300多年来探索与争论,人们逐步揭开了“光”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