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篇
教育   277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科幻小说源自西方,然而幻想小说的萌芽应在中国。中国科幻作家比外国科幻作家更关注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的关系。在叙事机制上,西方科幻创作抓住科幻文本迷人之处,它的魅力并非那些“已经得到的知识”,也不是业已形成的“人生观念”或“人文信条”,它的哲学和美学功能远远比这要多得多。中国科幻小说继承了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融化其中有益的成分,借鉴意识形态的风格而独树一帜。以往的理论认为,科幻小说是“以科学幻想为题材的小说”,其实科幻小说描述的不是一种小说,它是“利用科学的创作方法写未来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这是法国小说家福楼拜在创作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时,所得的由衷感叹。  相似文献   
13.
徐媛 《青年记者》2020,(5):91-92
新媒介技术为科幻文化的生产、传播和建构提供了载体、工具和空间,并以此为基础,不断重塑着中国科幻的内容生产、传播路径以及意义体系。其直接结果是科幻热率先从科幻迷群内部突破,逐渐扩散至互联网以外的其他领域。本文从网络迷群和仪式传播视角,探究媒介化时代中国科幻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特性,以及在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和共生中,科幻文化所呈现的多元形态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多的需求。因此,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电视节目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科学水平以及公众的的科学素养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公众对科普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把科普节目做得好看,并为科学找到最适合的电视表达方式,达到广泛传播且有引领价值高度的效果,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一档高科技、高质量、高品位的科普节目,由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幻科普综艺节目《从地球出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法国一个“海底科学家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  相似文献   
16.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1,(10):127-127
作文命题中的材料是多样的,应有所区分,便于审题立意。先说片断与整体之分。片断材料,就是不够完整,或者说不具有自足性的材料,多是提供一些解说,可侧重于关键词句的把握。比如“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7.
黄懋 《视听》2023,(3):25-28
科幻作品中虚构的宏大故事格局与利奥塔所言的“宏大叙事”是两个概念,但二者的内在关系问题是后现代文化研究的争论焦点。当前,中国科幻“三体宇宙”的IP衍生,呈现出资料库化的趋势,但主要依托于概念性而非视觉性的元素,且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始终未离开对宏大叙事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王薇 《现代英语》2023,(20):107-110
文章探讨了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三体》英译中的应用,特别关注了语言转换、文化转换、科幻术语和概念的处理以及对创造性文学风格和语言调性的保留。通过卡特福德理论的引导,翻译者在英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旨在保持忠实原作的基础上,使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三体》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独特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广播剧《三体》以丰富细腻的声音细节,营造出具体真实的故事情境,塑造出一系列鲜活立体、有丰富侧面、有成长转变的人物形象,建立起渺小个体与浩瀚宇宙的现实联结,令三体宇宙有了真实的质感;以视觉留白、听觉留白、冰山式的叙述风格,为听者拓开自主想象、抒放情绪、沉浸思考、猜测回味的广阔空间。作为声音艺术的广播剧,具有比视觉艺术更强的说服力、更近的审美距离、更明确的内容指向,这是广播剧沉浸感和吸引力的来源,而其中隐含的问题也值得关注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科幻的发展经历了1.0的想象力消费、2.0的视听消费、3.0的场景消费三个阶段,科幻文化开始“破圈”,产业化进程加速。在政策和科技赋能下,我国科幻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形成了科幻内容、科幻文旅、科幻科技支撑、科幻场景营造、科幻运营服务五大门类。考察科幻产业的发展规律,明确科幻产业的内涵外延,建立科幻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促成产业共识,加强统计监测,推动科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