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教育   1855篇
科学研究   357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64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27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士彬 《军事记者》2006,(10):11-12
今年6月26日至8月21日,解放军报社由赵险峰副总编带领华益慰宣传小组一行6人,进驻北京军区总医院,采写宣传华益慰典型事迹。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军报先后刊发消息、通讯、特写等各类体裁的报道5万多字,稿件被多家网站转载,在社会和军队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军委和总部首长的好评。华益慰这一重大典型的成功宣传,是采访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我想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从宣传小组如何在深入采访中寻求“独特”这一角度,谈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在时代大背景下审视采访对象——以独特视角定位典型新闻视角,是指记者把握、选择…  相似文献   
92.
写作灵感,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心理跳跃”或顿悟,它是通讯员“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是通讯员写作构思过程中进发出来的思维火花。正是靠这些“火花”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才能成就我们的整篇稿件。  相似文献   
93.
重晨 《新闻导刊》2006,(5):8-10
今年夏天,重庆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人民勇斗旱魔,谱写了一曲曲高亢擞越、感人肺腑的壮丽凯歌。广大新闻从业人员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在这场战斗中,顶烈日迎酷暑,深入干旱灾区及时报道旱像灾情,用手中的笔和照相机真实记录了重庆人民奋勇抗击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伟大壮举,热情讴歌了重庆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攻坚克难,志在必胜的抗旱精神,彰显了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赞扬。本刊本期特选登重报集团部分媒体和重庆电视台的总结体会,希望大家从中获益,更好总结自己的经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94.
在云阳县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名叫吴秋生。从2002年开始他迷上了新闻写作。别人业余时间沉醉于棋牌中,他却陶醉于新闻写作中,业余时间采写新闻成了他快乐生活的一部分。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95.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爬格子”。3年来,我发表稿件两百余篇,并且两次荣立三等功,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这得益于她——《解放军报》这位亲密战友的热情帮助。搞新闻报道我是半路出家。记得在初学时的那些日子,写作的路之坎坷,如履蜀道。每次投出稿子,都遭到了编辑的无情“枪毙”。一次偶然的机会,政委到连队检查工作,当他得知我是一位“狂热”的新闻写作迷,只因缺乏扎实基础而投稿无门时,一边鼓励一边翻开《解放军报》,耐心细致地帮我讲解累累碰壁的原因。从此,过去不会利用身边资料的我开始热爱上了军报。…  相似文献   
96.
有些通讯员队伍的稿件,尽管写得立意深刻、结构严谨、文笔也相当流畅,但如果仔细一看,则美中不足——不是这个地方有错别字,就是那个标点用得不正确,等等。这些同志或许会认为,稿子有点小缺点无关大碍,编辑会斧正的。这种把“文病”甩给编辑的做法,是要不得的。一些通讯员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想法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没有与编辑将心比心。编者们每天的工作量本来就很大,通讯员们如果把“文病”甩给他们,势必会给编者们增添更大的工作量。编辑一旦没注意漏下了你文中的小毛病,就会影响稿件质量和宣传效果。二是有些通讯员还没有理解“好…  相似文献   
97.
我是一名基层部队的新闻干事,战友们看我每年都在各类报刊发好多稿件都非常地羡慕,于是他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写好新闻、搞报道怎样入门等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要有吃苦精神。作为搞报道的人,不肯吃苦是写不出新闻的。有的同志会想,我也吃了不少苦,也研究了很多书籍,怎么还写不出像样的稿子呢?我认为可能是他吃苦的精神还不够。2003年夏天,我为了及时地报道基地在导调演习采用无底案的导调新方式,连夜写了篇《某训练基地导调部队演习无底案》这篇消息,由于夏天蚊子多不能开窗户,在办公室整整熬了半夜,回宿舍时发现身上长…  相似文献   
98.
我是第三次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说起来惭愧,论发表的稿件,我加起来才10来篇。虽说收获不大,毕竟自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由一个“火头军”到通讯报道员的转变,是我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两年来的最大收获。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今年我参加了第16期函授学习。记得第一次参加第11期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情景。当时我在连队当通信员,机关的郑干事见我写的演讲稿有点文字功底,就鼓励我参加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那时,我对函授学习也热了一段时间。收到教材后,我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函授学习上,后来有一篇“豆腐块”在当时的《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99.
在我的个人资料剪贴本中,珍藏着一篇用红色钢笔作了16处修改的底稿,每每翻出这篇稿件,都令我思绪万千……一次,我获悉师属部队飞行员乔文典在千里机动转场途中,飞机输油系统发生重大特情,成功迫降的素材,当即通过电话采访并写了一篇通讯,有关领导批示:建议找师长把把关。说实话,找一师之长改稿子,我心里一点谱也没有。“师长公务繁忙,今天还要准备飞行,进师长办公室的都是科室以上领导请示汇报工作,我一个战士,师长会怎样对待?”我一边琢磨,一边来到了师长办公室门前。尽管心里七上八下,但还是鼓足勇气敲响了师长的房门,特意整了整帽子和衣…  相似文献   
100.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