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真实的高度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有  相似文献   
22.
《新作文》2008,(5):4-4
博士哥哥,5月到了,你知道这个月的第2个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啊!哈哈,我早就知道了!我猜,小朋友写妈妈的稿子一定很多吧?那当然!小朋友最亲的人莫(mò)过于自己的妈妈了。所以,他们这类稿子都写得特别棒——感情真挚(zhì)、文笔流畅、描写生动……  相似文献   
23.
漆宇勤 《知识窗》2010,(4):37-37
我有一个文友。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他的上稿消息.我问他有什么秘诀吗.他回答说:无它,只是我写的稿子数量多一些罢了。其实.若论上稿率,我还比不上你呢.但如果你写40篇而我写100篇的话.只要有50%的上稿率.上稿量就比你多了。  相似文献   
24.
赵树理同志身高而瘦。面长鼻直,额头很高。眉细而微弯,眼狭长,与人相对,特别是倾听别人说话时,眼角常若含笑。听到什么有趣的事,也会咕咕地笑出声来。有时他自己想到什么有趣的事,也会咕咕地笑起来。赵树理是个非常富于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聪明、精细而含蓄,不是存心逗乐,也不带尖刻伤人的芒刺,温和而有善意。他只是随时觉得生  相似文献   
25.
近来,相对集中地看了几家报纸的版面,发现有的版面不错,但也有些版面实在不敢恭维。由此想到一个问题——"版风"也应该改一改。这些版面都有哪些毛病呢?概言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显存在着"堆稿子"的痕迹,十  相似文献   
26.
李曼 《新闻传播》2012,(9):185+187
一个合格的编辑,首先必须是名合格的记者,绝不只是面对电脑,编编稿子,组组版子,更应该"走转改","三贴近",这样对自身从事的编辑工作百益而无一害。从事多年的编辑,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资源,到了基层,就有了报道的素材,更有了编稿的底气。一、只有"走转改",编稿子才有底气作为编辑,因为工作所限,往往都是坐在办公室,面对电脑来了解社会,对于社会的脉动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感受,不少有价值的好新闻也常常因此被忽略。  相似文献   
27.
《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终于播发了,它就如同当前举国弘扬雷锋精神的壮阔交响中,那只拔地而起、声遏云霄的小号,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撼、反响、热议,受到李长春、刘云山同志的高度评价。而我内心所经历的风暴,却是在这篇稿子诞生之前、如同登顶一般的艰难跋涉中。  相似文献   
28.
在企业生产一线的通讯员,直接从新闻类院校毕业的很少,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多数还是兼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相当多的基层通讯员,采写经验不足,写稿能力不强,稿件质量不高,尤其是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新闻精品更是少见。根  相似文献   
29.
最近读了《青年记者》 2012年1月上刊登的《关于稿酬标准的调查》,颇有感触.我是个已届耄耋之年的农村土记者,这里想说几句关于“稿酬”和“记德”的浅识. 关于稿酬问题,自古至今,均有之.因为劳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力劳动,一类是脑力劳动.后者并不比前者轻松舒适,论贡献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撰写一篇有分量的稿子,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30.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类报纸在提供新闻资讯方面的功能日渐减弱,而实用性越来越强.如何能进一步贴近读者,把握读者生活的脉搏,并和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成为我们最看重的方面.在编辑生活类报纸过程中,那种充满期待,激动、认真又快乐的心情,特别像要赴一场美丽的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