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刘强 《全国新书目》2012,(12):53-53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向读者重点展示了章太炎在四个领域的治学理路和学术成就:金石文字、医学、理学、史学,这些内容是目前已经出版的多卷本《章太炎全集》所没有的,其展示的领域和方式也是《章太炎全集》以及已经面世的章太炎的著作和研究章太炎的著作所欠缺和难以做到的,可以说填补了章太炎研究资料的重要空白。  相似文献   
272.
景耀月(1882—1944年),字瑞星,又字秋陆,山西芮城陌南镇小寺前村人。因从章太炎游学,定号太昭,笔名帝召、大招、招等。景耀月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辛亥革命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然而由于资料匮乏等原因,学界对于景耀月生  相似文献   
273.
1901年至1902年间,章太炎、梁启超对中国史学潜心探究,拟具"史目",写出《新史学》.为什么他们在这个时候关心史学?他们准备对史学怎样改造?他们的政治态度不同,反映在学术上有何异同?对他们学术上的异同和政治上的关系如何评价?这是本文准备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4.
王云燕 《文化学刊》2022,(9):220-223
在清末民初的史学近代化历程中,乾嘉学人赵翼的史学著作受到学界关注,诸多学人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赵翼史学,评论角度不一、看法各异,折射出近代学术的纷繁面向。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家高度颂扬赵翼史学的进步性,与之相反,章太炎则承袭乾嘉汉学家的路径,继续以“经师”的眼光视之,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章太炎与梁启超学术根底不同,视角、立场各异,二人对《廿二史札记》的一抑一扬,特别是评点此书彰显的学术旨趣,其实异中有同,不乏相通之处,昭示着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多元并存的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275.
梁启超与章太炎,在清末皆为思想界、舆论界影响极大的人物。在他们的论说中,如何分析、评判中国传统政治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而这个问题在当时绝非仅限于学术层面,更与如何理解中国面临的变局与危局,未来中国的政治建设应如何进行息息相关。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之后比较明显地受到经由日本学者译介的近代西方社会科学话语影响,时常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为标准,来评价中国传统政治。与之不同,章太炎尝试从中国自身历史发展脉络出发来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因此,他着眼于发掘、阐释、表彰中国传统政治之中具有价值的部分,使之既成为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够为人们思考未来的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在今天新的中外形势下,需要反思梁启超式的阐释路径,继承和发扬章太炎式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276.
《左传》先于《春秋》说最早当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黄洪宪所撰《春秋左传释附序》。黄洪宪称“左史”记事繁详、非有意释经、经传各自单行以及左丘明年世早于孔子,认为“左史在先,圣人之笔削在后”。1932年,张纯甫《是左十说》再次独立而明确地提出此说,认为《春秋》须待《左传》而明,《左传》为左丘明“少年之作”,孔门弟子后有补修,《春秋》为《左传》“提纲挈领”的“目录”,论证颇为系统详细。章太炎则提出“《经》《传》同作具修”说,认为孔子作《春秋》和左丘明作《左传》都同时兼得二人修撰。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讨论仍在继续,有的学者不知黄洪宪、张纯甫诸人已着先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