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章太炎在《文学总略》中谈到了他对文学独到的见解.然而关于他的文学的定义以及对文学的分类,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遭到了批评家们的辩驳与质疑.本文便从文本分析入手,结合太炎先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出其文学观背后隐藏的文学救国思想,对批评者的质疑作一个回应,并为当下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2.
<正>"经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其内涵与外延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上,往往不是这样,不少以"经典"命名的事物却常常使人产生疑窦:什么书才是"经典"呢?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经典"本有明晰的所指,大多指典范的儒家典籍,如:"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汉书·孙宝传》)"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  相似文献   
63.
拓晓堂 《收藏》2009,(9):54-55
潘重规(1908~2003年),本名崇奎,字石禅,1908年生于安徽婺源。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读大学时,章太炎先生见之,期许其如南北朝史学家李重规,将其易名为“重规”。  相似文献   
64.
史萌 《文化交流》2011,(7):46-50
考其平生,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相似文献   
65.
国学大师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县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旁若无人。有一天,章太炎在天井一读几个小时,嫂子怕他着凉,唤他进屋加衣,唤了许久,他才抱着书本进屋加了件衣服,又回到天井继续读书。他没有看清加的竟是嫂子的一件花衣,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66.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至今已有90周年了!正因为有了辛亥革命,才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带来了最初的觉醒,然后才有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然后才能战胜国内外最凶恶的敌人,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然后才有50年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辉煌建设成就,实现了中国人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小康社会。追根思源,不能不缅怀辛亥革命先人创业之艰辛!  相似文献   
67.
章太炎(1869-1936)是晚清时代的革命文豪、经学大师,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史,还是文化史上都享有盛名,是我国近代难得的文化泰斗.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清朝腐败政府,曾经七次被追捕,三年牢狱、三年软禁,革命之志终未动摇.他一生追求光明,奋斗不息,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站到时代前列,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8.
国学课程的源起
  国学概念的提出,一来源自于清光绪末年开始推动的“废科举、立学堂”、一味强调“教习西学,以富国强兵”的新式教育体制,为此政府觉得应该在新式教育中仍保留中国学问的地位,希望在西学冲击之下,学生仍要读点经书。国学概念的提出,二来源自于当时的梁启超、黄节、邓实、章太炎、刘师培等革命党人,他们认为“国学”是一个国家的立国精神:“国粹者,一国精神所寄也。其谓学,本之历史,因乎政俗,齐乎人心之所同,而实为立国之根本源泉也。”(《国粹学报·论国粹无阻于欧化》)强调国学不等于“君”学,内涵非经学之儒家一家之学,而应“复兴古学”,意指具批判精神、反封建君主专制的诸子学。  相似文献   
69.
一 在《扬子江评论》看到王彬彬先生的《鲁迅的不看章太炎与胡适的不看雷震》一文,受益匪浅。此文从当时险恶的历史大环境出发,对鲁迅不看章太炎,给予了“理解之同情”。不过,关于胡适为什么不去看雷震,我不太赞同王彬彬先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70.
正2014年2月贵刊所载《名医臧伯庸和他的朋友们》一文,提及祖父臧伯庸与孙中山、章太炎及于右任之间的关系。去岁该文作者夏瑜(笔名老老夏)先生采访时,我将祖父臧伯庸与于右任之间关系介绍较详,惜其文章或受篇幅所限,或受侧重面所致,未能全述。本人欲再补充一些史实。民国成立前,于右任先生与祖父虽同处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阵营内,但二人并无来往。直至辛酉年(1921年)前后,于右任哲嗣于武在上海突罹急病,非常凶险,于十分焦急。其一名下属(惜忘其名)常求医于祖父,对祖父医术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