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91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尽管和不管     
都是连词,表示事理,关系却不同。尽管:表示让步性的转折,同虽然,跟但是、还是搭配使用。不管:表示条件,跟都或就、总搭配使用,用于有疑问代词或并列短语的  相似文献   
42.
英语中用来指代人或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常见的指示代词有this,that,these,those等,它们的用法和区别如下:1.this,these表示所指的人或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离说话人比较近,而that,those表示所指的人或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离说话人比较远。例如:This is a green apple and that is a yelloworange.这是一  相似文献   
43.
颜华 《课外阅读》2011,(3):198-198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课下注释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标注某字“通”某字,有的标注某字“同”某字,如同是《论语十则》一课,注释就有三种说法:①[说(yue)】:“悦”的古字,愉快。②【女】:同“汝”,人称代词,你。③[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相似文献   
44.
郭洪阳 《高中生》2011,(36):28-29
定语从句是高中阶段的重点语法,但同学们在运用它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其主要原因在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细节掌握得不够好。本期文章着眼于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选取以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疑难点,以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定语从句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5.
As用作关系代词,可以代替整个主句,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和表语。As还可引出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勾。As用作关系副词,可以引出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让步从句、方式状语从句和插入句。  相似文献   
46.
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研究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共时平面、历时平面、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对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研究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47.
[展厅一]“疑问代词”的兄弟姐妹同学们,“疑问代词”的兄弟姐妹特别多,通常用于特殊疑问句中,一般放在句首,在句子中可用作主语、宾语、表语和定语。今天我就把主要成员——5个“W”和1个“H”介绍给大家。1.“w hat”是大哥,主要对事物名称提问,意思是“什么”。例如:-W hati  相似文献   
48.
有的课文大量出现“你”和“你们”,用“你怎样怎样”来叙述,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这是用“第二人称”写的。笔者觉得这种看法不对。文章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方法,不存在第二人称写的文章。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并提的“第二人称”,实际上是语法上“人称代词”所使用的概念。而我们所说的用什么人称写的,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如果说有第二人称写法,那就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了,这岂不矛盾?所以不可能有“第二人称”的写法。其实,用“你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正是不出现的“我”在向“你”(…  相似文献   
49.
高中第二册课文《兰亭集序》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个句子中的“一”字如何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是名词“一点儿”的意思,因为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将“一觞一咏”翻译成“喝点酒,作点诗”;有人认为它是分指代词“有的人”,“一觞一咏”即“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还有的人依据教师用书中“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的翻译将“……一…….”理解为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边……一边……”。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