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1477篇
科学研究   212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10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55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102.
在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对贫困生的经济帮扶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要从根源上帮助贫困生脱贫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根据高校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精准扶贫下高校需要建立协同、精准、动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探索"隐形"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实现"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心"。  相似文献   
103.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具体呈现,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将精准扶贫与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合,可以使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拓展思维方式、养成良好品格。在这一意义上,文章就精准扶贫与大学生实践教育的融合路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常态下,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健康、灵活、高效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地方普通高校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5.
精准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话题。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充满生活化的课堂,它不仅具有时代性,还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精准教学要求教学要紧扣时代脉搏,更要注重乡土情怀,用大众语言、接地气的姿态讲好课本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学生朝气蓬勃。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开发独特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107.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人力资本理论以及马克思全面发展思想有力支撑了高校建立"育志""育智"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文章以落实精准资助为根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价值引领、道德浸润、理想指引等构建育志系统,通过素质提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为重点内容构建育智系统,促进"红"与"专"相结合的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建立。通过"大资助"的理念创新、"大数据"的方法创新、"大平台"的实践创新,实现经济资助、精神培育和能力锻炼充分融合,提升资助工作成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8.
<正>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社会十分关注职业教育,企业也开始积极支持职业教育,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好的外部环境,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高职院校经过"九五"和"十五"的规模发展,"十一五"和"十二五"示范校与骨干校的重点建设,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普遍起点低、底子薄,高职院校自身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发展方面。这些问题表现为:一是内部体制机制没有突破。计划体制的思  相似文献   
109.
数字供应链金融具有精准性管理服务、网络型信用传递和智能化风险控制的禀赋特性,可以契合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创新的要求。基于数字化技术渗透影响的视角,探讨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在科技型企业应用的运作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设计,并针对现阶段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管控、技术应用和法律体系等约束条件,提出应该把控风险源头规避风险、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生态创新以及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施振佺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1):148-154
通过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和现状,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的结构、要素、特征,研究提出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精准转化模式来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