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2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薛元荣 《辽宁教育》2007,(12):28-28
别小看一次造句,那里可有一个大世界。教育资源无处不在,缺乏的是发现。 《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结束了,我和学生走出了“金色大厅”。我留了作业,其中一道题是用关联词“就连……也……”造句。  相似文献   
122.
塔列兰是法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不倒翁”,他在维也纳会议上的出色谋略与手段,减轻了法国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3.
整流器是产生电力系统谐波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变整流器的结构和控制策略,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三相三线制Vienna整流器结构具有功率因数高、开关管电压应力低和输入电流谐波总畸变率低等特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三相三线制Vienna整流器,设计了各部分电路,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并基于SiC MOSFET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系统包括主电路、DSP控制、驱动、采样和电源等模块。每个模块具有选择性、独立性和可移植性。该仿真实验平台便于学生深入研究、设计电力电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提高软、硬件分析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24.
漂泊京城 《成长》2006,(8):87-89
1879年3月18日早晨,16岁的文科中学学生施尼兹勒正准备上学,他父亲声色俱厉地把他叫住,举着一个红色封面的日记本大发雷霆。35年后,已经是奥地利最负盛名也最垦争议性的剧作家施尼兹勒在自传里回肺那个清晨,说:“一本日记被发现了,当然是最新的那本一提及艾米莉的。”艾米莉是施尼兹勒最初的相好,也是第一个与他做爱的女人,在日记里,“年轻的施尼兹勒鬼鬼祟祟而不谨慎地剖白了他一些早熟的性探索一但女主角不只是艾米莉一个。”  相似文献   
125.
一、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文化,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6.
走近楚惠     
“大家好.我是楚惠——你们的校友,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当得知母校郑州第三十四中学与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合办的音乐高中今年也开设了模特艺术专业的消息后.从京城回家探望父母的楚惠4月30日下午专程赶回母校表示祝贺.并与校友进行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127.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般我极少关注,除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对卡拉扬拖着病躯对全世界发出“和平,和平”呼吁的那场新年音乐会印象深刻外,近十多年来,我一直基本实践着每年元旦到一个新国度迎接新年到来的理念,旅途中少有时间静心听音乐会。20世纪音乐的一份声明2006年1月1日,我在国内,从电视上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首先注意到拉脱维亚人马里斯·扬松斯(Mariss Jansons)精彩的指挥,不禁回忆起1988年我在赫尔辛基,听他指挥列宁格勒交响乐团演出肖斯塔柯维奇《第七交响曲》,我当时撰文写道:“苏联在全球宣传了《第七交响曲》的创作环境:头三个乐…  相似文献   
128.
1.维也纳新年音乐会(Vienna New Year Music Festival)享有国际声誉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奥地利(Austria)的音乐盛会,创办于1939年,已有65年的历史,每年1月1日由著名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  相似文献   
129.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名人传》,共分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部分.作者着力刻画了他们三人为追求完美幸福生活而长期忍受艰难困苦的人生. 贝多芬,悲惨童年,闯荡维也纳,攀登上艺术人生的巅峰后,不久便陨落人世.他“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用苦难铸成欢乐,用痛苦换来欢乐;面对挫折要百折不饶.双耳失聪的他面对如此打击毫不畏惧,最终登上了音乐艺术殿堂的顶峰.  相似文献   
130.
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拥有各种头衔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粗犷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