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2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公开课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推动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在功利主义影响下,却呈现出华而不实、表演性强,缺乏深刻情感和思维的问题。一节“另类”的公开课,用沉重托起情感教育,用沉思浇灌思维之花,用沉浸守护学生发展,用沉淀浸润教师成长,用缺憾呈现真实课堂。这样的课堂不应成为“另类”样态,而应成为道德与法治公开课的常规样态。  相似文献   
22.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随着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在很多方面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这些成为我们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缺憾,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具体表现在:1.重视情感目标不等于不要知识;2.重视形式多样化但不能牵强附会;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师"淡化出场";4.注重激励性评价不等于全盘肯定。  相似文献   
23.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屡获大奖,常演常新,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好评,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距离美”,“缺憾美”,“中和美”三个角度探讨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美学意义.从美学的层面阐释《暗恋桃花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分析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4.
孙云龙 《垂钓》2001,(7):59-61
垂钓这两种鱼很讲究地点,它们大多躲藏在礁石之间或是沉船之中。“没礁石的地方鱼少而小,礁石越大鱼越多越大”,惟一的缺憾是在这样的地方垂钓容易损钩断线。因此要到长海钓鱼必须多备钩线。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以<柳枝五首并序>为窗口,探析了李商隐爱情诗"缺憾美"的成因.文中指出,诗人选择的艺术形式使他的爱情诗具备了悲剧之美;诗人自我影像的投射,又赋予了这种美"缺憾"的特质,这最终成就了李商隐爱情诗独具的悲剧审美意蕴--"缺憾"之美.  相似文献   
26.
仲艳 《教师》2010,(29):118-118
对于古希腊艺术,人们都是持赞赏、敬佩的态度来欣赏这一时期的艺术。艺术史上以“高贵的单纯”舞口“静穆的伟大”来形容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正如《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所说,希腊的雕像从解剖学上来讲是堪称完美的。但从其艺术形式上来讲,却过于呆板,只是当下“自然”的一块切片,这就要从希腊人生的环境来看待这一所谓的“缺憾”了。希腊人生活在点式的、无历史的、重肉体的状态下,无法进行真正的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27.
物权法定原则在民法国家的物权立法中虽都不同程度地予以承认和确立,但其内容和表现因立.法例不同而各有差异.我国物权法所确立的物权法定原则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僵化、缺乏弹性等诟病.建议将物权法定原则做一些缓和处理,在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同时,为其增加一些弹性和柔性,使其“刚柔相济”,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物权立法的建构,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张云美 《现代语文》2013,(1):156-157
《现汉》(第5版)通过释义用语的调整、释义结构的调整以及添加“的”字等手段使属性词释义语言较之前几版更加准确、精简、规范.但仍旧在释义的语言结构、释义用语、括注等多个方面存有缺憾,这主要体现在缺乏系统性上.我们认为,释义结构、释义用语、括注都要体现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现汉》的质量,方便读者的查阅.  相似文献   
29.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水很深。“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名言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它与“赢在起跑线”的概念极为相似,都强调开好头十分重要。在历史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它被反复证明确实如此,国内学者对此有专门的论述:“一堂历史课,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出好的导课,就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牵动学生的思绪,引领他们进入历史的情景和氛围中,使整个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教师的教学就特别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并能够达到最佳教学神集.”  相似文献   
30.
《聊斋志异》中的红颜知已情缘是作家在现实情感存有缺憾与科场失意后的自我设计与自我疗救。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最重要的品性是其对书生人生价值、学识举业的认同;男性形象的性格主体是具有“情痴”的特性。作津津乐道于此的原因一是科场蹬蹭后翘盼知已奖掖的真实心态的反映;二是对现实情感缺憾的艺术补偿。从化品味上分析,这类内容的小说实出于作家泄导郁闷、平衡心理的游戏动机,作家虽自比屈原、李贺,但相比之下,他对知已之情的理性认识却略显偏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