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7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教育   21494篇
科学研究   1894篇
各国文化   79篇
体育   888篇
综合类   686篇
文化理论   193篇
信息传播   4253篇
  2024年   282篇
  2023年   1194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981篇
  2020年   987篇
  2019年   830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620篇
  2015年   1018篇
  2014年   2441篇
  2013年   2062篇
  2012年   2475篇
  2011年   2758篇
  2010年   2168篇
  2009年   1939篇
  2008年   2317篇
  2007年   1634篇
  2006年   1150篇
  2005年   1022篇
  2004年   535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在概述生态智慧型企业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CRM系统及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并提出了生态智慧型企业CRM系统实施及其信息资源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2.
读者群体行为特点及其服务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体类型、群体行为特点的描述,对几种适应不同读者群体的较佳服务模式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开展读者群体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都市报中的老年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正朝老龄化社会发展,大众媒体是怎样描述和塑造老年人群体形象的?这些描述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危机中的群体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照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群体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群体的目的,相互联系的机制、影响群体成员的方式、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特点、相互作用的性质、亲密和团结的程度等,可以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合作群体和集体等.  相似文献   
105.
随着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空间的拓展,一般观众对民生新闻的分众化需求已愈来愈明显。因此,许多地方电视台在所办的各种民生新闻栏目中,刻意设置了为老年受众服务、为妇女儿童受众服务、为进城农民工服  相似文献   
106.
对于一名电视工作者来说,恐怕没有比做出一档令观众喜爱的节目更为重要的了。对农电视节目怎样才能赢得观众呢,特别是农民这样一个庞大的收视群体?  相似文献   
107.
赵金 《青年记者》2008,(13):61-64
那些细分市场的,和财经相关的,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受众群体的专业化媒体,现在在中国市场还依然是空白,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我们想通过《第一财经周刊》使财经阅读的门槛降低,使商业阅读的门槛降低。我们希望它成为一本食人间烟火的、轻松有趣的商业读物。  相似文献   
108.
有关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定义很多,但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定义."按照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的经典解释:'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特征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 ①  相似文献   
109.
<正>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学与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纷纷涌现,"创新、人本、实践"的理念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最闪亮的浪花。但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中,诸多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为何有的想法看似合情入理,在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0.
唐代有大量的胡僧入华.胡僧奇特的形貌、怪异的打扮和生活习惯、苦修传道的行为、对故土的思念等等,都形诸于唐人笔下.唐代的胡僧群体可再细分为印度入华诗僧、西域入华诗僧和出身移民后裔的胡僧三个群体,这三个群体都有人从事过诗歌创作,只是由于作品散佚,我们今天只能从散存的吉光片羽和文献记载中来追寻他们的创作情况及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