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701篇
科学研究   386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408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43篇
信息传播   4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来自广西的梁启波叔叔是全国人大代表。梁叔叔有一本"民情日记",他把自己了解到的民情民意都记在了这本日记里。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故事。  相似文献   
82.
粘蝉的老人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处森林,看见一个老人在捕蝉,好像拾取一样容易……  相似文献   
83.
在寒冷的季节里,雪白的病房格外透着一份清凉,而对于身患癌症的病人来讲,比这些更清冷的是内心的绝望。此时,一个才十五岁的女孩不安地躺在病床上,满眼期待地注视着站在身边的这位75岁的老医生,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带给她希望的人了。  相似文献   
84.
有一个女孩儿和男朋友约在黄昏见面,等在熟悉的咖啡店。可是,男朋友却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女孩儿的脸色渐渐变了。半个小时里,她想到了很多种可能发生的事:他出事了?他又去喝酒了?他根本没把我放在心上……她觉得很难受。等到男朋友出现时,她当场就对他发了火,并且还说:我要和你分手!  相似文献   
85.
卢勤 《母婴世界》2011,(9):20-21
上幼儿园的孩子哭,是哭给父母看.哭给奶奶、姥姥看的!小孩的眼泪.天生就是为父母和老人准备的!这是因为,眼泪.能换来父母和老人的关注和同情。  相似文献   
86.
这是一个流行"快餐式阅读"的社会!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忽视细读文本,对待一篇课文,没细细读完三遍,就忙不迭上网查看教案、获得思路,丧失了自己的宝贵立场,滑行在文本之上,这样的课堂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7.
本次写话的内容是以帕特鲁普的身份给帮助他的老人写回信。在信中要表达出对老人的感激之情。并注意书信的书写格式。  相似文献   
88.
李丹崖  范娜 《高中生》2011,(25):54-55
去四川旅行,山村里,遇见一位正在做熏腊肠的老人。她在自家门前支起一个架子,专卖自己亲手做的熏腊肠,味道极美,前来买肠的游客络绎不绝。老人每根腊肠的售价都在30元左右,应该算是不菲的价  相似文献   
89.
魏华 《现代企业教育》2006,(16):151-152
《恍惚的人》是日本知名女作家有吉佐和子在7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着重描述了一个家庭所面对的突如其来的现实: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各种社会关系和在日本文化观念支配下的处理结果.文章涉及了: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夫妻关系、老人问题、老人赡养问题、下一代抚养问题等关系,由这些关系所折射的日本文化观念有:一、妻子做掌柜;二、“立前“与“本音“;三、礼节上的孝道与骨肉之亲;四、人口高龄化;五、最重要的是统筹整篇文章事情处理结果的“以和为贵“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90.
《福建教育》2007,(11):1-1
有一座“神仙居”位于一片深山老林的山顶。一天,一个年轻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求见“神仙居”居主,想拜他为师,修得正果。年轻人进了深山老林,走了很久之后,他犯难了,路的前方有三条岔路通向不同的地方。年轻人不知道哪一条路通向山顶。年轻人看见路旁一个老人在睡觉,于是走上前去,叫醒老人,询问通向山顶的路。老人睡眼蒙咙地嘟哝了一句“左边”就又睡过去了。年轻人便从左边那条小路往山顶走去。走了很久,路突然消失在一片树林中,年轻人只好原路返回。回到三岔路口,老人家还在睡觉。年轻人又上前问路。老人家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说:“左边。”随即又不理年轻人了。年轻人正要分辩,转念一想,也许老人家是从下山的角度讲的“左边”。于是,他又拣了右边那条路往山上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