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教育   319篇
科学研究   52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逗小牛     
春节后的一天,吃过午饭,我和妹妹、大伯还有爷爷一起去耕地。到了地里,爷爷把两头大牛套上犁就开始耕地了,我和妹妹则在地边逗小牛。小牛长着一身黄白相间的圆点花纹,头顶上的小角才刚刚冒出头,可爱极了。看大牛在耕地,它就在地边趴着晒太阳。我和妹妹看小牛又乖巧又可爱,就拔了一些芜菁喂它。也许是吃得  相似文献   
22.
把一个数N写成a×10n(1≤a<10,n为整数)的形式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是表示大数字或小数字的一种简单的方法,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现以部分中考题中运用科学记数法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例进行说明。1.保护耕地与科学记数法。例1保护耕地、惠及子孙,国家将亿亩耕地定为"红色警示线"。2005年底,国家公布我国实有耕地面积为18.35  相似文献   
23.
实施耕地培肥计划建立耕地良性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
北京市耕地多功能空间分异及其社会经济协调模式解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北京市为例,在解析识别耕地功能表征因子的基础上,分别对北京13个区县(不包括中心城区)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利用GIS反映多功能的空间分布形态,并通过信息熵模型对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算,讨论各区县耕地多功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发展阶段的协调模式。本文旨在揭示北京市耕地多功能在社会经济影响下的空间分异特征,为制定科学的耕地多功能利用布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耕地多功能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此外在经济与政策的共同驱动下,多功能与经济的组合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经历高生产-中社会-低生态的正三角形态向低生产-中社会-高生态的倒三角形态演变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25.
为探索如何有效的将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应用于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中,本文主要从耕地产能测算、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规划编制和土地整治项目等五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方法和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可以被充分应用于土地管理工作中并取得显著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最西部,地处中温带亚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人均耕地面积少,且旱地面积占总耕地总面积的75.28%,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和建设用地多集中在河谷和平原区,建设用地需求区与耕地区严重重叠,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行,凌源市耕地需求与建设占用的矛盾日益尖锐。采用回归预测法以凌源市2006年至2010年耕地面积变化量和建设用地量为基础,以凌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为保障,预测辽宁省凌源市2011年至202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测算出凌源市到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量。以凌源市实际耕地后备资源情况为基础,对凌源市耕地数量进行评价,得出凌源市从2011年至2020年,在城镇化建设中可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平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
耕地是我国的重要土地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土地整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对耕地的保护,因此对于耕地保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就新形势下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土地整理对耕地保护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  相似文献   
28.
该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将耕地视为一种特殊的景观斑块,结合 GIS 技术对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利用 AHP 层次分析法,选取地形、水源条件、交通便捷性、空间布局等6个指标,建立了基于空间位置分布和空间地物相关关系的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衡阳市松柏镇这一小区域耕地的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为该区域的耕地治理、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松柏镇耕地斑块密度7.89,平均斑块形状指数1.6,总体聚集度指数82.07,表明该区域耕地总体表现为较为集中,不过耕地形状不规则,这对于机械化耕种有一定的不适性.通过 GIS 地理环境分析,最适宜的耕地有838.02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9.22%,其所占比例最大,中等适宜的耕地有890.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4.98%,松柏镇耕地质量总体一般,部分耕地距离矿区很近,受到矿区重金属污染和大气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29.
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根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面积广泛,但我国粮食的出产量却不高,对耕地的利用率也不大,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粮食需要进口供给。因此提高粮食的出产率,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都起着重大的作用。而想要提高粮食的综合出产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的利用耕地,所以健全土地管理新机制就成了提高粮食产量的首要任务。本篇文章主要是从因现目前的土地机制中出现的漏洞而造成的耕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规范监督体制,建立健全的土地新机制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对广大的土地管理者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0.
夏青 《华夏星火》2014,(2):40-44
一直以来,我们自豪于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但这一成绩背后的代价是土壤侵蚀、水源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畜禽排泄物及农业废弃物的无序处理等。要改善这一局面,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必然选择。而今,随着相关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