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397篇
科学研究   340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了醛基封端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进一步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通过希夫碱键缩合,制备了两亲性星型超支化聚合物HPEI-star-PBMA。不同于传统的疏水核-亲水臂结构,HPEI-star-PBMA具有亲水核-疏水臂的结构。由于具有两亲性,HPEIstar-PBMA能够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同时,亲水核与疏水臂之间的希夫碱连接赋予了聚合物pH响应性,可以通过改变溶液pH调节组装体的形貌。  相似文献   
72.
将Zn(CH3COO)2.2H2O与3,5-二羧酸-吡啶(3,5-H2pydc)以1:1的比例混合溶于无水C2H5OH和NH3.H2O(10:1)的混合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即可得二维聚合物[Zn(3,5-pydc)(H2O)2]n(1)。将Zn(CH3COO)2.2H2O与反式-1,2-双-(4-吡啶基)乙烯(bpe)以1:1的比例混合溶于无水CH3OH和NH3.H2O(10:1)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即可得一维聚合物[Zn(CH3COO)2(bpe)]n(2)。  相似文献   
73.
配住聚合物[Ag(L)2ClO4]是以N,N-(2-吡啶)-(4-吡啶甲基)胺和AgClO4为原料,通过水(溶剂)热法合成.X单晶结构解析显示N,N-(2-吡啶)-(4-吡啶甲基)胺通过2-吡啶和4-吡啶甲基的N原子桥联Ag,形成菱形网格,配体N,N-(2-吡啶)-(4-吡啶甲基)胺的两个苯环互相垂直,并以Ag和分子间氢键为中心.化合物晶体数据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48 31(6)nm,b=1.725 4(1)nm,c=1.669 9(1)nm,β=99.677(6)°.V=2.559 4(1)nm3.  相似文献   
74.
将工业丙烯酸和致孔剂溶胀到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AAIPN)珠体,测定了两种IPN的结构,考察了分散剂、致孔剂、吸附介质对树脂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好的分散剂为3%NaCl、1%PVA;而且CHCl3对茶碱分子印迹PDVB/PAAIPN树脂有“拉平效应”,而水对树脂有“区分效应”.致孔剂甲苯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树脂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5.
PST/CE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引发剂偶氮异丁腈(AIBN)作用下,单体苯乙烯(ST)与氰酸酯树脂(CE)聚合,异步合成聚苯乙烯/氰酸酯树脂半互穿网络(PST/CE-Semi-IPN)聚合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ST/CE-Semi-IPN在PST/CE为15/85时,其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比纯CE提高了66.4%和16.4%;FT-IR和DSC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网络的各组分间未发生化学反应.与CE比较,聚合物网络的韧性提高,耐热性能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76.
Imprinted polymers were prepared for selective removal of Cu(Ⅱ) ions from metal solutions. Three ion-imprinted 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with methacrylic acid (MAA), acrylamide (AA) and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MBAA) respectively as the functional monomers, ethleneglycoldimethacrylate (EGDMA) 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 2,2'- 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the initiator and Cu (Ⅱ) ion as the imprint ion. The template Cu (Ⅱ) ion was removed from the polymer by leaching with a liquid of a 1:1 volumetric ratio of HCl to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The capacity and selectivity of Cu(Ⅱ) ion adsorp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three imprinted polymers and their non-imprinted counterparts. The polymers have a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at pH 7.0. The isotherm of their batch adsorption of Cu(Ⅱ) ions shows a Langmuir adsorption pattern. Imprinted polymers all have a much higher capacity and higher selectivity of Cu(Ⅱ) adsorption than nonimprinted ones. MAA polymer benefits the most from imprinting. Imprinted MAA polymer has the highest selectivity when used to rebind Cu (Ⅱ) ion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metal ions. Ion imprinting can be a promising technique of preparing selective adsorbents to separate and preconcentrate metal in a medium of multiple competitive metal ions through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相似文献   
77.
将工业二乙烯基苯和致孔剂溶胀到磺化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磺化聚二乙烯基苯/聚二乙烯基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SO3H/PDVBIPN)珠体,考察了反应时间、分散剂和吸附介质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是24小时,最好的分散剂为3%NaCl、1%PVA;而且CHCl3对茶碱分子印迹PDVB-SO3H/PDVBIPN树脂有“拉平效应”,而水对树脂有“区分效应”。  相似文献   
78.
《世界发明》2006,(7):14-14
厌倦了修补漏雨的屋顶,地下室墙上的裂缝或者封堵墙上的走线槽吗?现在你可以彻底忘掉这些琐碎的事情了,因为房子已经具备了自我修补的能力。这种可以自行修补的房子是建筑师用一种名为“皮肤”的可再生聚合物建造的,这种聚合物的内部含有碳纤维和许多填充了黏合剂的玻璃小管。当建筑物的表面由于恶劣的天气或日常损耗而出现裂缝、划痕时,玻璃小管就会破裂,填充在里面的黏合剂会流到裂缝处并在瞬间凝固,修补破损的表面。因此,即使是我们寿终正寝了,房子仍旧会完好无损地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79.
图1课题组成员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周润培教授、茆凌峰工程师等技术人员组成的课题组(图1)通过采用热塑性工程材料和环氧乙烯基酯树脂接枝的合成工艺,使弹性体和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开发出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低收缩的乙烯基酯树脂MFE-9———火车  相似文献   
80.
有机高聚物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聚合物.有关高聚物这一知识点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其题型一般有依据单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