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黄雅堃 《中国出版》2012,(12):57-60
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诉求就是事实过程的真实再现,对电视新闻而言,过程真实体现为事件时空的真实。电视新闻在索绪尔语言原理所指、能指[1]的对应中成型、成义、达意,完成事实过程的真实构成。文字、图像、音响、结构等符号元素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事实物化的基础媒介,新闻事实是具有能指、所指结构特征的符号事实,符号对应的真实程度,直接制约着新闻作品事实的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92.
武君 《大观周刊》2012,(3):11-12
"镜花"二字即"镜花水月"作为一个符号,它是《镜花缘》中那些虚幻的、离奇的故事情节的一个能指,同时也是作者那些不可言喻、不便明言的情感的能指,《镜花缘》中作者创造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通过这些象征,可以探究出作者的创作思想,也就是这个符号的所指,即作者希望走出矛盾,摆脱凡俗,返归本真,追求理想的、自我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93.
拟以符号学作为研究方法,以符号取代“意象”,从分析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心理机制和言语机制入手,总结他们在诗歌创作本文上的符号学特征。  相似文献   
94.
梦境描写具有典型性的叙事特征,在文本中对梦的叙述编排是作者有意识行为。其中,梦境文本的所指和能指,即梦境文本的概念和形象,实际上指的是梦境文本的图像和隐喻。梦的解读可以说是对图像的解读,或者说梦的叙事即文本中的梦境描写,就是图像叙事。在叙事理论中,故事时间是情节推进的线性时间,而叙事时间是情节的表述时间。梦境文本的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存在多种类型,且需要对差异类型进行分析。从语式来看,梦境文本具有的是显示特征,而不是讲述特征;若是从语态来看,梦境文本的特征,则具有叙事主体和故事主体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
从"言(象)意说"和"能指"、"所指"理论看中西绘画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比较中西两套艺术话语系统这一角度阐释中西古典绘画题材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较发达,西方则更擅长叙事性绘画,如历史画、宗教画.中国的"言(象)意说"和西方的"能指"、"所指"理论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都体现了"图像"与"话语"的关系;不同点体现在四个方面整体结构、两对范畴的含义、每对范畴的关系和侧重点不同.不仅"言"、"象"、"意"这三个范畴及其关系在<易传>中得到了明确的阐释,并且其整个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易经>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息息相关;"能指"、"所指"理论所体现出来的对文本深层结构阐释的嗜好,与西方人重视文学叙事性的传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6.
自从索绪尔提出从符号学角度出发提出能指所指概念之后,各大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讨论能指所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该理论的缺陷。通过对2000-2016年期间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进行分类概述,使读者了解该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袁嘉 《海外英语》2013,(5X):262-263
该文将网络语言置于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将网语符号分为语码混用类、词义变异类、新造字/词类、表情符号类、网络语法类和其它符号等6类,并主要以索绪尔和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以深入把握其符号体系的内在特点与发展规律,最终进一步了解如何依赖网语符号达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8.
敦煌文献中保留了大量的佛经词汇,这些词汇对中国的文学及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涅槃堂"为例,从能指、所指的角度去理解此词的双重意义,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其隐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
叙述是诗人在处理自身经验时不同于抒情诗人的一种言说方式。诗人博尔赫斯与西川用它来呈现故事,塑造人物并记录日常经验。这种叙述方式在两位诗人那里还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效果,表现在他们言说的语调、诗句的节奏和诗句的衔接方式上。在对诗体探索上,博尔赫斯认为写诗和散文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他有相当多的诗向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靠拢;而西川仍有意识地对诗歌形式进行探索,创作出了个性鲜明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100.
伴随着文化的现代性转型,视觉文化开始走进大众生活的中心,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视觉文化一方面为大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另一方面也在与传统语言文化的交融中发生了断裂,如何有机结合两者将文化发展推向新的高潮是当下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武侠影片为例从视觉文化与语言文化的贯通、图像背后的能指与所指两方面来试图寻找视觉文化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