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耐久跑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比其他项目枯燥,因而学生没有兴趣,学生在思想上和体力上容易产生疲劳。目前有关提高耐久跑兴趣的探讨很多,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在提高学生练习中自控能力这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为此本人借这个机会就自我暗示法在耐久跑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2.
正团支部书记组织学生对什么是自信、自信的作用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得到培养自信的方法。(1)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一个人过高评价自己会产生自负,过低评价自己会产生自卑。自信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而且能通过努力克服自身不足。(2)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积极的自我暗示唤起的是人的良好的情绪情感,消极的自我暗示  相似文献   
63.
正班会背景:中学生正处于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因屡屡受挫陷入消极的自我认知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次活动主题是“自信,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旨在通过体验、感受、分享,帮助学生找出不自信的主要原因,并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班会目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培养自信心。班会过程:11.热身活动,引出主题活动1:大西瓜、小西瓜  相似文献   
64.
正每年的高考使得不少家长和学生都紧张与焦虑,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严重威胁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调节压力缓解差异,我想学生在接近考试过程中受到各种心理暗示作用其表现为以下几种。一、各种心理暗示作用其表现(一)自我暗示压力很多学生平时表现好,学习成绩不错,在人生目标与方向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临近高考时,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产生怀疑,变得焦虑不安,心神不定。这时家长  相似文献   
65.
采用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用积极自我暗示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维度上差异显著,实验班与对照班除身体状况维度外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主量表、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身体吸引力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运动成绩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用积极自我暗示语能降低竞赛状态焦虑、提升身体自尊,并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6.
张敏 《知识窗》2011,(3X):14-15
<正>所谓"心理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作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简而言之,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实践证明: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67.
作为非专业运动员出身的资深网球教练,朗·韦特在其执教生涯中花了很多时间投入到探究精神状态、思维、态度、自我暗示等非技术因素是怎样影响球员发挥的。为此,他写了一本书名为“PerfectTennis”(《完美网球》),他认为只有技术素养和非技术因素融合在一起才能有完美的发挥。本期我们想介绍以他亲身执教一位遭遇困扰的青少年球员的故事,来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8.
陈健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39-40,45
通过设计实验,运用问卷法和心理测试等方法,对CUBA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积极自我暗示语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论:从整体来讲,使用积极自我暗示语对改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比赛情景的认知水平是有效的,有角色重要性差异。  相似文献   
69.
本分析了武术运动员的个性心理,旨在为武术运动员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向确保最佳竞技水平的发挥寻找最合适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70.
高宝华  孙丽琴 《武当》2004,(1):34-35
为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学校的武术竞赛活动,提高学校武术竞技水平,本文专门从学生运动员参赛前心理训练的角度,探讨赛前心理训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