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上海集邮》2005,(4):6-6
1、第24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在昆明揭晓,《毛泽东同志诞生110周年》获最佳邮票兼专家奖,《百合花》和(《苏州园林——网师园》分获优秀邮票(1)和(2),《庚辰年》获第二轮生肖邮票奖,《图书艺术》获最佳印刷奖,《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获特别奖(5.30)。在参评中抽取幸运10名,免费参加新加坡世界邮展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刘洋 《考试周刊》2011,(77):41-42
黎锦熙作为我国现代语文教学法的奠基人之一.其对口语教学的贡献可谓卓越。他提出的“口耳之学”是其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之一,对今天的口语交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黎氏所谓的“口耳之学”即为听说训练,然而在日益强调听、说训练重要性的今天,口语交际教学中却仍存在着重读轻听、重抒情轻说理的现象,而说明文更是在口语教学中被忽视。作者在黎锦熙“口耳之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苏州园林》的教学案例来设计说明文的“口耳之学”,以达到在说明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一箭双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底,吴老师专程前往苏州博物馆观看文徵(zhēng)明书画艺术特展。苏州古称"吴",明代苏州经济文化繁荣,是当时全国的书画艺术重镇,因此有"天下书画归吾吴"之说,这个"吴"可不是吴老师的姓,而是代指苏州地区。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王宠、唐寅等书画大家为  相似文献   
14.
<正>章守玉(1897—1985年),字君瑜,江苏苏州人,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我国近代花卉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苏州园林艺术。1915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1918—1922年在日本千叶高等园艺学校学习造园及花卉园艺技术,1922—1928年任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厦门集美农业学校教员,1928—1937年任中山陵园艺股技师。自1939年至1970年,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据此,笔者所在学校每月都有自己的“教学开放日”,又名“推门听课日”,即每月逢8、18、28号,任何一名教师可直接进入任何一个班级听课.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笔者聆听了王老师工程坊的劳技课,跟随学生一起完成了苏州园林绿漪亭的制作;听取了姚老师绘声绘色的诗歌讲读,更深地领悟了诗歌的博大精深,意味隽永;伴随龚老师的历史课重返唐朝盛世,再次感受当年的繁荣昌盛;当然,听得更多的是英语课,使笔者从同行那儿受益非浅.更有幸的是2013年6月8日,笔者和同事尝试进行了合作教学,即同时同教室开课.这在学校历史上是首例.这一全新的挑战,使得我们兴奋异常、倍感压力.兴奋是因为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把这一新课改的实践项目交给我们,两人合作开课,一定能更好地取长补短,突显优势;压力是源于大家的期待,因为是首次尝试,不知道效果如何.下面就本次合作开课的教学设计、实践和反思作一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到玩具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大到宇宙的运行规律解说,都是对客观事物的说明或是对抽象事理的阐释,皆可归结为说明文。可见,理解与应用说明文可以大大地便利我们的生活。正是由于如此强大的实用性,说明文得以与记叙文、议论文一起被称为三大最常用文体,也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与考试中常见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汉代杨雄曾说:"能读千赋则善赋。"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也言:"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于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可见,对经典美文的阅读与鉴赏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和鉴赏经典美文的升华。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阅读、鉴赏经典美文与提升写作技能亦然:唯有对语文教材中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丽的西双版纳》、《苏州园林》、《奇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参考》2014,(23):I0001-I0001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深得吴文化浸润。昆曲、苏绣、园林、版画……千年文化古城苏州为学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奠定了艺术专业学生创作的丰厚基础。学校被苏州园林历史老街所环抱,校园西部粉墙黛瓦的古建尤为引入注目,老宅门口“大爱尚美”的匾额与学校的艺术教育相得益彰,为这座以艺术特色闻名的学校平添了几分书香、几分雅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园林形成了南方苏州园林、广东岭南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的体系。这是一个巧于因借,充满中国意境的艺术世界。无数的能工巧匠和文人墨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善了这个艺术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20.
上海黄浦区集邮协会于7月13—15日在苏州西山举行基层秘书长邮识研讨暨《黄浦集邮》工作会议。与会40多人,市邮协邵林、张乐民等应邀出席并讲话。"集邮旅游"活动,是黄浦邮协的一大创造,20年来坚持不懈。这次邮识研讨着重对苏州园林邮票,以及邮票上的苏州事物进行交流。叶清良、陈金洋谈及苏州四大园林邮票设计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