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苏州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水乡城市,苏州文化是吴文化的代表。吴文化讲究自然随和的形态,追求淡泊深远的意蕴,含蓄隽永的美感渗透在民俗民风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2.
立足和还原《苏州园林》的“序文”身份,有助于教师厘清如下两个问题:作者与苏州园林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如何看待教材文本中略显仓促而简单的结尾.很大程度上,《苏州园林》的有“序”解读,才是《苏州园林》教学解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似文献   
203.
正中考说明文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对主要内容的概括;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使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还有一些主观性试题,主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以上考试范围,要做好说明文阅读题,我们可按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题: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一)弄清说明对象1.从题目与开头着眼要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先弄清文章是事物说  相似文献   
204.
正说明文阅读是中考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常见考点有: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5.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下面笔者就说明文常见考点对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解题方法作简要分析。一、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的理解说明文主要分为事物、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  相似文献   
205.
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传统中国园林,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即明代。明代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阶段的变化也发生着审美情趣的嬗变,同时也见证了明代的兴衰。  相似文献   
206.
谢慧 《安徽教育》2014,(3):40-40
<正>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两千多年前《论语》里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表述,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实施快乐教学呢?一、要创造一个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7.
<正>美,是不灭的,因为她是永恒的。一、美之吾解本人认为美是可观、可闻、可触、可味、可悟、可人的意象或物象,可获得心身的享受。即"六可"说。"可"在《庄子·天运》里解析为"适合","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可"为适合、适宜、适应、适可、适中、适当等。故选择了《庄子》中的解析。二、美之吾读(一)"可观"者为适视也,为视觉享受观,谛视也。——《说文》。《国语·周语下》:"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1.景色之美可观中国长城,乃中华民族之魂、之脉、之根,是一部边  相似文献   
208.
正语文教学中,我们利用电子白板来完成展示交流、互动合作等教学活动,从而丰富学习情境,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究创新意识,从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一、巧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9.
苏州园林以其巧夺天工的构造,匠心独运的设计,成为园林的典范,如果说外在的构造是苏州园林的生命体,那么园林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就是其灵魂,是其屹立在园林界之首的关键所在,也增添了其科学的内涵,苏州园林所蕴含的自然观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主要从因地制宜、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伦理角度探讨了苏州园林所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及这一自然观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10.
陈文宏 《现代语文》2010,(12):69-69
苏州园林》的教学内容主要价值在于两点:一是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一是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情愫。如果把这样血肉丰满的文本内容,理性抽象为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格式化的框架,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叶圣陶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感受到苏州园林典范的艺术之美,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内容选择和建构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