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篇
  免费   36篇
教育   2522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者对苏轼所作常州词6首:《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浣溪沙》(倾盖相逢胜白头)、《浣溪沙》(炙手无人傍屋头)、《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蝶恋花》(云水萦回溪上路)等的背景、内容进行分析,解说,言简意赅,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992.
逆转联赏趣     
(一)宋朝时,方若虚写了一篇文章通过苏轼向苏小妹求婚,才气傲人的苏小妹看了方的文章后批阅: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轼觉得此话过了头,怕方若虚下不了台面,便模仿苏小妹的笔迹在原批语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从而使上下联的意思与原来相反: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二)明朝大诗人唐伯虎与祝枝山前去游鹳鹊楼。年过花甲、身肥体胖的祝枝山刚爬  相似文献   
993.
"老师,我有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和西子放在一句诗里来写?"此时,我刚领着全班同学朗诵完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冷不防的一个提问打断了我的思路。我迅速调整教学思维,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来探讨。于是,我"抛"出一句话":谁愿来谈谈你的想法和感受?"教室里鸦雀无声,无人"应招"。我接着又轻轻抛出了一句":可以分别说说西湖和西子嘛。"顿时,教室里举起了无数双小手,他们说:  相似文献   
994.
欣赏山水游记散文,视角应该是多元立体的。从作者的景物描写到景物寄蕴的丰富情感,再到出世入世的哲理揭示,都是我们要欣赏的界面。中国文学史上,历代散文浩瀚纷繁,数量庞大,佳作卷卷,特别是山水游记作品,被世代文人奉为至宝,世代相传。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多个单元编入了这些精品。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  相似文献   
995.
正教学目标1.引导了解苏轼和豪放派词风的特点。2.引导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技巧。3.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领略那旷古的豪情提前进入词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996.
"气韵生动"原是绘画"六法"之一,是南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洋溢的状态。在中国古代,"气韵"也是最重要的审美形态之一,指在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997.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坛的巨匠,其诗、词、文都造诣很深。他以卓尔不群的才力与创新精神,为各类文体开辟了新路,给文坛带来一股新气息。其中,以对宋词的革新最为突出。在风格上,开创了迥异于婉约派的豪放风格;在内容上,打破诗词之间的题材界限;在形式上,强调"辞达",冲破音律限制,并且发展完善词的题序,使其成为词不可或缺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998.
记游松风亭苏轼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一般的记游散文总会用一定的笔墨去写景状物、摹山范水,然后在此基础上阐发人生哲理。然而,苏轼的这篇《记游松风亭》却突破常规,略去游玩的具体过程,以及沿途风景名胜,只在平淡的叙述中记下灵光一现的妙思顿悟:当我们被生活逼到了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的境地时,何不好好歇息?!  相似文献   
999.
博喻之美     
博喻,就是用一连串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运用博喻,能强化本体的状态、特征,增加诗文的形象密度,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下面试从绘景、摹声、写人、说理和抒情五个方面,谈谈博喻的艺术功效。一、博喻绘景,景物多姿多彩苏轼的名作《百步洪》,是妙用博喻的典范。诗中写道:"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  相似文献   
1000.
忆金陵     
急促却裹挟着无数忐忑,匆匆却夹杂着心中欣喜,终于来到了南京——不,这是南唐的国都,他的故乡,我的金陵。从小爱着李白且放白鹿的剑气,爱着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的明朗,爱着秦观不记来时路的纤腻。但是,怀着年少无愁的心情一遍遍读他的词,一遍一遍从嘴角跳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平仄韵律时,心情总是会黯淡下来,深深地,深深地,堕下去。懂得了一种感觉,叫知他,惜他,怜他,敬他。如今,我站在他的王朝的城墙上,去见他,我的李煜。登基前,他有一个安稳的名字,叫从嘉。我放开妈妈的手,把满头银发的守城人留在身后绿荫中,偏执地,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