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6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教育   11605篇
科学研究   2026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382篇
综合类   705篇
文化理论   225篇
信息传播   5367篇
  2024年   306篇
  2023年   1121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747篇
  2020年   673篇
  2019年   752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919篇
  2015年   1281篇
  2014年   2032篇
  2013年   1343篇
  2012年   1400篇
  2011年   1394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919篇
  2008年   918篇
  2007年   875篇
  2006年   756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12.
《新闻界》2019,(6):10-16
5G技术是一项注定要改变世界、改变传播领域的边界、基点、要素、结构及其机制与规律的革命性技术。本文探讨了5G等新技术所引发的媒介范式的革命,考察了算法作为一种新媒介的特性,进而分析了今天的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强调必须用复杂性范式去认识和把握,而制度性的包容和必要的自由度是未来传媒发展的社会保障。文章以"微版权"的创新为例,强调互联网的"微革命"时代要求我们善于进行一系列的"微创新"。文章提出,解决新技术形式所造成的"信息茧房"效应的关键,不是对某个内容推送的个体提出过分的要求,而是重在完善社会信息供给侧的结构性多元与丰富。文章最后指出,传播学科未来发展的不二法门是建立在跨领域基础上的学科交叉与研究协同。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作者倡构以“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认知机制”为业界理论与实践双重范式的框架范畴。本文立足于哲学认识论的立场,力图通过对这一框架范畴内的深层认知机理的剖析,把研究方向引至业界本体存在背后的社会精神性动因。  相似文献   
16.
戴佳 《新闻记者》2003,(3):57-59
在过去不久的2002年,媒介道德无疑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五胞胎事件、歌手高枫病逝事件、《东周刊》事件,一件接一件,就像一个个放大镜,将媒介的行为一次次地放大。媒介似乎还从来没有在这样集中的时间段里经历如此多的道德拷问。岁末,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事件的出现,媒介的表现再一次遭来质疑。而这一次,部分媒介似乎已经意欲走到道德的边轨之外,这不能不令每一位传媒人反思和警醒。众“媒”鼓噪由于新闻资源有限,由于事件本身的敏感性,由于“世界艾滋病日”的即将来临,媒介在这次事件中一如既往地蜂拥而至,这本来不…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传统图书馆受到冲击 ,并逐渐向现代电子图书馆转变 ,本文剖析了转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变革与编辑的转型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钟天明 《编辑学报》2001,13(2):91-93
论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及其生存空间的变革,为适应这种变革,科技期刊编辑应尽快转型,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型,知识结构的转型,编辑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以及编辑社会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一、转型社会与新闻舆论监督 从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讲,转型期社会是一个既背叛又继承传统的社会矛盾期。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社会既为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经验,同时这些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具体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人的思维定势既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维混乱,也给人们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