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586篇
科学研究   155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136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2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通过对日语句群中的语法范畴"时"的表现和作用的分析,研究日语句群中"时"的统一性,指出一个句群中"时"是一致的,"时"是一个句群和另一个句群的分界线。文章还对日语动词之外的形容词、形容动词的"时"在句群中的表现进行了研究。通过各种分析和论述,将"时"这个语法范畴概念的应用范围从句法层面提升到语篇层面,为日语句群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2.
利用转喻与隐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英汉两种语言中大量的语言事实,尝试对名词非范畴化现象(名词经历非范畴化后作形容词、副词、动词等)作出统一的解释。试图证明名词非范畴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连续体现象。这一连续体现象是由转喻与隐喻相结合所构成的连续体的作用下产生的。隐喻与转喻的联合主要指它们在不同阶段和维度上起作用。试图论证就意义提取的起始阶段或者说微观层面上,名词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为转喻,就语言运用的结果而言或在宏观层面上,名词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为隐喻。  相似文献   
143.
莘县处于北方官话向中原官话过渡的交叉地带,就山东省而言,莘县方言属于西齐小区,其程度范畴的表达方式有很多。本文拟详细介绍莘县方言中表达强程度范畴较为典型的三类构式:"XA"式,"AX"式以及"A+得+X"式。  相似文献   
144.
认知语义学范畴概念的提升、下降和迁移是范畴概念虚实转移的具体表现,汉英科技文体互译运用的具体化和抽象化引申,从思维层面反映了汉英两种语言科技词汇的具体表征.通过对比汉英语言中范畴概念的使用情况,分析汉英民族认知思维的差异,了解语言思维认知的差异,旨在促进实用英语的翻译教学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5.
翻译转换理论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首次提出。此理论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卡式的转换理论从微观层面上细致地描述了翻译的转换过程,促进了机器翻译的发展,是机器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莫言《红高粱》英译本中撷取典型译例,分述这两大类转换的各个层面,探讨翻译转换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侧重于对该构式的语义进行共时性描写,探讨该构式在现代汉语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采用对相关句型互相转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为N所V”构式中“V”的语义特征,并对该构式语义焦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结构所在句子的自然焦点、对比焦点和否定焦点的位置规律。  相似文献   
147.
组合范畴语法实现了句法和语义的并行推演,它是目前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信息处理的最理想工具。汉语形容词谓语句是汉语的十大典型句型之一,对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汉语形容词谓语句有光杆形容词谓语句和复杂形容词谓语句之分,复杂形容词谓语句更为常见,处理起来也更为困难。使用组合范畴语法CCG可以处理大多数汉语形容词谓语句,部分汉语形容词谓语句还需借助于CCG的扩展系统CCG│方可处理。  相似文献   
148.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9.
英语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多义词汇各个语义项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理论,探究了一词多义的理论框架,并且对此进行系统地讨论和分析,旨在探讨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50.
莫言总是做得很多,说得很少。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全国两会期间,对于众多记者的采访,他都是摆手婉拒。不过,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文艺界别分组讨论会上,莫言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平时他与老家山东高密联系比较密切,去年,他通过老家的调研和走访,并广泛征求了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今年带来的提案是有关农村学前儿童教育的。他建议,通过立法形式,给学前教育的建设给予关注,"在国家进一步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