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1篇
教育   820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是荀子鉴史思想的立足点。其内容主要有“法后王”、“以近知远”、“详近略远”及在此基础之上坚持“礼治”为本等。  相似文献   
102.
浅论《荀子》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一书存在大量的声训,这并不与荀子的语言理论相矛盾。声训是儒家正名的重要手段,到荀子这里得到了最充分体现。荀书的声训多声韵俱近,且意义也多相近相关,可取之处颇多。其对后世训诂学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吸收诸家之长,兼容并包,在先秦诸子中较有特色.荀子教育教学思想上的有关积极主张,有益于现代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04.
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观思想,仍然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主流中的组成部分。荀子与《中庸》、孟子在天人合一思想上只有言说语境及维度上的差异,而没有实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5.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文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106.
与孟子不同,荀子关心的主要是“外王”而非“内圣”.礼制是“外王”主张的核心,由亲亲、尊尊和贤贤三种不同的差序等级形式组成.亲亲和尊尊的差序等级是宗法社会中的现实;在向帝制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贤贤的差序等级越来越重要.在三种差序等级中,尊尊最为重要,而亲亲和贤贤则为尊尊提供了合理性基础.荀子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而是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治辩之极”(人性的自由发展)且“治平”(社会角色的充分发挥)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7.
荀子》词语札记二则@丁晓珉$南京师范大学!2000级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08.
礼和乐是荀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荀子将以善为主要依归的礼和以关为主要诉求的乐置于统一的视阈中加以考察。从礼的审美旨趣和乐的伦理定位两个方面论述了“美善相乐”的礼乐关系思想。荀子的“关善相乐”思想肯定了艺术的道德价值,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但是,它使艺术承载了过多的道德使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9.
孔子、孟子和荀子阐发人生修养问题的基点在于对人性善恶的判断。孔子倾向于性善论.孟子主张性善论.苟子秉持性恶论。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他们三位儒家代表人物都对人道德修养前景持乐观态度。孔子教诲:“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断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苟子笃信:”涂之人可以为禹”。而且,他们都把以道德为内容的修养视为实现人生意义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荀子的礼法一体理论,融儒、法、道等家政治思想为一体,奠定了二千年来中国封建政治文化模式的雏型,为二千年来封建统治者所采纳。在现代,只有将内在的道德自觉与外在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依赖、优势互补、协同一致、共同作用,社会的秩序与稳定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和长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