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1篇
教育   812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荀子作为最后一位大儒,基于天下统一的大趋势,明确提出了"节威反文"的政治方略。这一方略既是针对统一天下提出的政治方略,也是针对秦国国情倡导的统一方略。因为荀子坚守王道的理想,这一方略与秦统治者奉行霸道的政治传统相抵触,所以无法在秦国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32.
“人之性恶明矣”是《荀子·性恶》篇的主题。“人之性恶明矣”不仅使荀子在人性论上主张性恶一目了然,而且透射出荀子对人性有别于孟子等人的思考。由此,荀学风采、儒家神韵、先秦特质和中国印记便构成了“人之性恶明矣”的四重视界。  相似文献   
33.
荀子的养生思想主要体现为儒家的养生观,他的治气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念有着共通之处。他的治气养生思想兼容道家养生精华,教化了一代代有志之士,对现代人的养生有着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4.
荀子倾注其毕生的精力智慧总结百家诸子学说,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超人胆识能力,在实践的积累之下,在"尚儒学、融百家"的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构建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管理思想体系,使其成为"百家争鸣之集大成者",其理论为秦汉时期封建专制统一政权的国家治理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群居和一"的管理目标"、尚贤使能"的人才管理策略"、礼法相成"的管理手段等成为荀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5.
荀子》中否定副词的数量较甲骨文否定副词的数量已有所增加。《荀子》一书中出现的否定副词有以下几种类型:(1)一般否定,包括"不""弗";(2)祈使否定,包括"勿""毋(无)";(3)已然否定,"未";(4)存在否定,包括"无""靡";(5)判断否定,"非"(也写作"匪",书中此类例子都引自《诗经》);(6)"莫",多表一般否定,由于其颇受争议,所以单独分析。通过对《荀子》中的否定副词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描述否定副词在战国末期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6.
荀子的性恶论并非“性本恶”而是一种“后果恶”,是针对过度纵欲导致群体生存失序而做出的价值判断。韩非子已经跳出对人性作善恶与否判断的思维模式,而是径直对人性做出经验性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分野,是荀韩人性论的根本差异所在。对于人性的价值判断必然导向“应然”的意义诉求,所以荀子构建的“礼义之统”与个体之间处在一种柔性互动关系中;而事实判断必然指向“实然”的实践运作,故而韩非子认为“唯治为法”,其“法”与人性之间是一种刚性关系,只能顺性而不能逆性。韩非子的秩序构建方案缺乏内在的社会凝聚力,其逻辑前提逻辑地决定了其方案本身内蕴着分裂与动乱的因素。而荀子在注重社会现实的同时充分地注意到意义世界的重要性,较好地协调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张力,其秩序建构方案充满内在的凝聚力,可以实现社会内部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7.
孟子与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二者在思想主张上却也不尽相同。文章从孟子与荀子的生平入手,围绕二者政治哲学的相异之处与相同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38.
荀子》之于《诗经》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呈现了从孔子、孟子到汉儒的继往开来:通过对孔子"删诗"和论《诗》的回归,对孟子说《诗》方法的承继,对《诗经》中思想政治教化价值的定向选择,借以达到其以《诗》"证礼""隆礼"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9.
荀子“解蔽”是为了“解惑”,倡导从修心入手,通过“虚壹而静”的修心功夫,祛除思想上的偏颇,引导人走向“大清明”的知“道”状态。荀子“解蔽”理论蕴含了对人生存价值与意义的反思,折射出对人达到超越之境——“大清明”——的向往。因此,该理论对新时代大学生人生涵养富有极大的启发与借鉴价值:一是荀子建构了自我解蔽的理想目标,为新时代大学生张扬理性力量提供了参考;二是荀子建构了德行修养的工夫理论,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传统的道德实践路径;三是荀子建构了系统的自我提升途径,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修身养性的借鉴之道。  相似文献   
40.
德育内容是对自我培养、社会规范和德育行为守则的一系列要求,以实现预先建立的德育目标。任何德育体制都包含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对应的德育内容。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德育思想,其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和系统化。研究荀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对我们今天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