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15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1.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伴随社会发展而逐步多元化.简要介绍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比较了虚拟社区中各类交流工具的特点,分析了可应用于图书馆领域的虚拟社区形式,以期为图书馆的虚拟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虚拟社区作为一种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型组织形态,是以网络为交流媒介和载体,由特定成员以特定的目的‘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它既具有传统组织的形式特征,又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匿名性等传统组织所不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
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来构建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他主义、关系信任、个人的结果预期和自我效能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4.
黄官桥 《中国科技信息》2008,(3):215-215,217
虚拟学生社区是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的非正式组织形式。如何对虚拟学生社区施加影响,使其既能保持活力,又不偏离学校希望的目标,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学校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剖析了虚拟学生社区的基本特征,然后构建了一个虚拟学生社区的管理模型,探讨了学校对虚拟学生社区施加影响的方式。  相似文献   
95.
96.
高如 《新闻爱好者》2008,(12):117-118
莱恩格尔德定义虚拟社区为“一群主要借着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与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本文所涉及的“虚拟社区”接近于莱恩格尔德的解释,即以现代信息网络科技为依托,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在线聚合、通过精神交往形成的具有共同归属感的网络共同体,具体是指以BBS、新闻讨论组、部分相对固定的聊天室、社会化网络等为代表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情感、志趣等交流和互动的网络交往平台。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对YY虚拟社区"满汉全席"频道的线上田野式观察,从传播的仪式观入手,认为传播是作为一个维系社区共识的必要手段,将其看作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选择该小众虚拟社区,尝试从传播的仪式观的角度分析考察其线上组织传播活动,为进行文化研究做一个小切入点,通过对传播、符号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探究传播是否具备创造、维系和改变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8.
《新闻界》2016,(12):61-68
旅游虚拟社区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虚拟社区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融入其中。通过对旅游虚拟社区中参与者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大众参与水平与参与层次都较低,其中参与层次主要分布在两个层面:单纯浏览和积极参与。同时,通过对参与者动机的因子分析,总结出了个人参与旅游虚拟社区的八大主要动机,分别为内在化、强化、逃避、信赖、工具、收获、认同感、联系。基于对参与者行为和参与者动机的分析与思考,旅游虚拟社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更注重一体化的服务与营销和理想化的感性旅游平台的打造。  相似文献   
99.
杨帆  杨龙 《亚太教育》2019,(8):51-52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如何使用虚拟社区平台进行知识共享,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探索影响高校教师在虚拟社区平台进行知识共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0.
论教育游戏任务系统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游戏作为新兴的学习工具和学习平台,因其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日益受到关注。从教育游戏游戏性和教育性的平衡入手,分析教育游戏系统中的任务系统,并从游戏性和教育性两个方面给出了教育游戏任务系统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