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11882篇
科学研究   57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78篇
综合类   261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60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1330篇
  2013年   1090篇
  2012年   1221篇
  2011年   1352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993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货车驾驶员因车速过快,疏于观察,酿成了摩托车上的两人一死一伤的悲剧.交警认定货车驾驶员负事故全责,依照交警的责任认定,货车驾驶员和其投保的保险公司很快赔偿了死者的亲属几十万元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谁料5个月后.坐在摩托车上的受伤女子却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找到货车驾驶员,要求他赔偿婴儿的抚养费8万多元.  相似文献   
52.
民生新闻是报道大众生活事实、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模式。因而贴近感是构成民生新闻与民众相关的要素。地域上的贴近。身边的人物和事情上了电视,当然会让当地民众感到新鲜。哪怕是家长里短、街谈巷议,都会让民众兴奋。但这种兴奋显而易见不会持久,因为地域上的贴近是相对的,也是需要媒体巧妙拓展的,不能机械地理解地域贴近。媒体要抓住“贴近”做文章,制造涟漪效应。为了达到使受众有地域上的贴近感,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远在天边的事情叙述得近在眼前。现在的世界开始步入地球村时代,因特网使民众与周围世界的远近亲疏,不再单纯地是地理距…  相似文献   
53.
配书     
古人云:诚于中而形于外。人们以为至理名言,我也如是。即便唱戏,也得讲究个体验。侯方域作《马伶传》,说一位叫马锦的演员,自觉饰演奸相严嵩不及另一位姓李的演员,于是隐姓埋名,投靠权豪势要之家为奴。经过三年近距离的观察体验,复出剧坛, 这才技压同行,把严嵩演得活灵活现。这叫身上有,先得心里有。足见诚中形外,理之必然,不可移易。  相似文献   
54.
在报刊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新闻速写,它构图新颖,别具意境,黑白分明,富有形式美,报刊的版面上有这样一幅好新闻速写既突出地烘托出新闻性又使版面获得富有趣味或情调浓郁的表现,更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55.
客观上讲,会议新闻给摄影记者所提供的拍摄条件是相当严格而有限的。重要会议大都在某一个固定会场召开,如果拍摄会场照片,今年拍摄的与去年、前年的没什么两样。再者,会议新闻照片多在会议进行中拍摄,重大的、严肃的会议,有的拍摄者抢拍几张就得离开会场。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拍摄出精彩的会议照片。  相似文献   
56.
孙静 《记者摇篮》2004,(9):19-19
报纸,作为大众新闻传媒,不仅有传播新闻事实的功能,而且有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某些事件或现象、引导舆论导向的功能。广播电视报作为文化娱乐类报纸.虽然与党报、行业大报等有所不同,但其言论创作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导向“武器”。  相似文献   
57.
中国的杨利伟和美国的赛尔南.在太空看长城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原因可能就在于他们的视力和运气的不同  相似文献   
58.
朱末 《新闻三昧》2004,(1):32-33
笔者结合自身近二十年的企业报实践,深深体会到当今企业报记者必须具有以下几方面素质。——企业报记者应具有较强的交际和接触能力。企业报记者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同企业的“血肉关系”。在  相似文献   
59.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效率和质量。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与善于捕捉新闻线索能力,是每个优秀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新闻敏感是对事物的一种“直觉”。线索是指临时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事件苗头,往往是突发的、偶然的、稍纵即逝的,所以需要捕捉。它往往就在你的面前,就看你能不能识别出来,有没有将它识别出来的新闻敏感。那么,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及善于捕捉线索的能力呢?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储备毋庸置疑,新闻敏感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来的经验相遇,才能擦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