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1439篇
科学研究   34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8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衣善新 《钓鱼》2005,(4):37-37
国际钓法是指世界淡水鱼锦标赛规定使用的钓具组合方法。国际钓法与我国台湾钓法同属于悬坠钓法,国际钓法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用悬空坠,二是用单钩。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国际钓法允许钓组在钩前有一个小坠落底,小坠的重量不能超过大坠重量的10%,有小坠的国际钓法钓组又与我国的传统钓法相似,在探讨国际钓法钓组灵敏度的时候,有无小坠钓组的灵敏度情况要区别分析。本文主要探讨国际钓法钓组在静水中的饵钩位移引起的钓组反应。  相似文献   
12.
档案开放、利用与公布中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对档案开放、利用与公布中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外国档案鉴定工作的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外,档案鉴定工作的准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前苏联从1918年起直到1991年解体为止,档案工作始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鉴定销毁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档案管理机关。前苏联为档案鉴定工作规定了四项原则:(1)历史主义原则,即必须把每份文件都看作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因而必须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评价;(2)党性原则,即必须从劳动阶级的利益出发来了解文件的意义,避免主观主义;(3)全面性原则,即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和评价文件;(4)系统性原则,即不能孤立地对文件进行评价。美国虽然没有规定什么统一的鉴定原则,但是,从其具体做法上…  相似文献   
17.
电子图书馆的主要信息源-出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普通论述电子出版物的基础上,介绍两个先进的电子杂志和报刊的全文国际联机检索和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8.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5,(11):38-40
时间是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存在形式,更是新闻存在和新闻传播的一种基本元素。但是,在新闻界,人们对新闻时间规定性的认识通常集中体现在对时新性、时效性的关注上,强调新闻的新鲜品质和传播的快速、及时的实现方式,对新鲜性的内涵与如何实现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比较而言,对与时新性、时效性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时宜性范畴则缺少相应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曾凡斌 《北京档案》2008,(10):2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5月1日公布实施,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从此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并将一定程度上改变如今政府与公众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同时保障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以及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权。如《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念:“政府是信息公开义务人,人民群众是信息公开权力人,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相似文献   
20.
徐育 《新闻通讯》2008,(6):56-57
法律并不单纯是静态的条文或判例组合成的体系,而是一项动态的事业。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立法越来越完善,普法的宣传教育越来越广泛,社会公众对法律规定的看法也越趋多维,但由于公众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制度层面法律信息的地位,极少参与观念层面的法律精神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